抵达目的地时,已是深夜。护士迎上来,脸上带着奇异的笑意:“您来得正好。刚才那位不肯说话的士兵,突然拿起笔写了东西,指名要交给您。”
她接过纸条,展开一看,上面写着一行字:
>“告诉林先生,我梦见他了。他站在一片花海里,旁边有个女人在唱歌。我不认识她,但我知道……那是他的妈妈。”
小禾怔住。
同一时刻,太平洋海底,H。E。A。R。T。-01残骸深处,那枚微型芯片的绿灯忽然加速闪烁。日志自动更新:
>【新数据录入】
>来源:未知
>类型:生物电信号集群
>特征分析:高度类似人类脑波中的θ波与γ波耦合模式
>强度:持续上升
>分布范围:已覆盖全球67%主要大陆架区域
>备注:该信号不具备攻击性或控制意图,其波动规律与人类“共情峰值”高度吻合
>命名建议:**信使残响?α波段**
而在蒙古戈壁,那块石碑静静地伫立着。午夜时分,一阵微风拂过,吹开了掩埋纸条的沙土。残片随风扬起,在空中打了几个旋,最终落在不远处一棵枯死的胡杨树根下。
几天后,一位旅行摄影师路过此地,无意间拍下这张照片。冲洗出来时,他惊讶地发现,在胡杨树影的暗处,似乎有个人影倚靠着树干,戴着帽子,嘴角带着淡淡的笑。而背景虚焦之处,隐约浮现一行几乎看不见的文字:
>**我还在这里,
>听着你们。**
他把照片发布在网上,配文只有两个字:“看见。”
评论区瞬间涌进数十万条留言。
有人说:“我也看到了,那个人穿着黑色大衣,像新闻里的林昭。”
有人说:“我奶奶刚看完照片就哭了,说这姿势跟她去世的老伴一模一样。”
还有人写道:“昨天我女儿半夜醒来,指着窗外说‘有个叔叔在对我笑’。我以为她是做梦,但现在……我不敢确定了。”
小禾看到这条动态时,正坐在康复中心的花园里,陪那位退伍士兵一起种花。男人笨拙地捧着一株雏菊,小心翼翼放进土坑,然后低声说:“我想让它替我道歉……对那些我没来得及救的人。”
她没说话,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的肩。
那一刻,远处传来孩童嬉闹声,其中一个孩子忽然停下,仰头望着天空,喃喃道:“咦?我怎么觉得有人在叫我名字……”
与此同时,地球上至少十七个城市的不同角落,有人在同一秒停下脚步,心头莫名一热,仿佛听见了某种久违的呼唤。
没人知道那是什么。
但他们都选择了驻足聆听。
因为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
听见,本身就是一种回应。
而回应,就是爱最原始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