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换亲后嫁给探花郎笔趣阁 > 8090(第13页)

8090(第13页)

林知了据实以告,原定过了元宵节再启程。

刘掌柜又问她走水路还是陆路。

以前薛大哥常年走镖,对各地官道比较熟悉,他同林知了聊过,水路方便,无需算着时间赶到客栈,也可昼夜兼程,然而到了黄河段水流湍急,势必要换马车。

陆路比较耗时,每日要掐着点赶到客栈,若是遇到突降暴雨还会堵在路上,但是不需要半道上水路转陆路租车。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租车很容易被坑。

林知了:“我们打算走陆路,毕竟不赶时间。你们呢?”

刘掌柜:“提前几日,跟我们走水路吧。”

林知了不禁问:“你也去?”

刘掌柜笑道:“我哪走得开啊。东家身边管事的和我们店里的伙计去京师送一批货。林娘子,那艘船可是我们东家的,不是租的。即便到了黄河段需要你们租车,也比你从这里租车合算。”

林知了:“不瞒你说,我就是怕半道上租车才选择从这边租车,跟着镖师过去。”

刘掌柜点点头以示理解:“林娘子尽管放心,这条路我们每年都要走上两次,到了黄河段需要换车,你可以跟伙计一块去。”

林知了有些意外:“你们也要租车?”

“半道上买处宅子养几匹马和几个奴仆可比租车贵多了。”刘掌柜问,“就这样定了?”

刘掌柜只提租车钱,不提乘船费,估计不会收她船费。他们一家五口一路上吃住可要不少钱,哪怕半道上下来,也可以节省十几贯。

倘若答应下来,到了船上就不能藏私。林知了考虑片刻,可以接受这点,冲刘掌柜点点头:“何时启程?”

刘掌柜:“初八,诸事皆宜!”

林知了眉头微蹙:“不会出了江南运河就被冻在路上?”

刘掌柜:“若是水上结冰,定是天气极冷,下了大雪。大雪封路,你走陆路也是寸步难行。”

林知了忘了如今官道不是水泥路,而是泥路,雪化了路面泥泞,几天都不能行车:“那就听你的。”也省得她跟婆婆解释,怎么到了元宵佳节,薛理还被他学生留在临安府。

刘掌柜又问她行李多不多,林知了解释妹妹一个大包裹,衣物加路上用的被子。她和小鸽子两个包裹,也是衣物加被子,二哥二嫂也一样,除了这些还有大花和原先留着路上用的锅碗瓢盆。

刘掌柜估计一辆马车足够了,索性好人做到底,令伙计初八去村里接他们。

林知了也没有矫情,立刻道谢。

刘掌柜走后,薛二哥提醒林知了:“这个人情大了。”

林知了:“人情再大甜面酱的方子也不能告诉他。肉松的做法也不能外传。大不了我跟船上的厨子一块做大排和红烧肉。想必刘掌柜会叫他们守口如瓶。哪怕丹阳郡王在京师也有饭店,京师那么大,还容不下两家店吗。”

小小的丹阳城都能容下一模一样的四家面店,何况长宽都有十多里路的长安城。

丹阳东西城门这条路看着长,实则直线距离不过四里左右,南北向更是不好测量,只因两边都是斜的。临安府城比丹阳县城规整一些,也是椭圆形。哪像长安城,每条路都是横平竖直,没有浪费一点空地。

临安府在江南一带人口最多,然而只有京师长安一半之多。薛二哥听过夸张的说法,长安城人口有百万之多。即便没有这么多,应当也有七八十万。莫说两家店,丹阳郡王在东西两市各开两家店,也不耽误林知了再开一家面店。

薛二哥:“那就这样。我们回去?”

林知了点头:“鱼儿,到村里别说漏了?”

“放心吧!”薛瑜随即叮嘱小鸽子。

少年脱口道:“我又不是大漏勺。”

林知了捏捏他的小脸:“走了!”

小鸽子牵着大花前面带路。

先前林知了跟周嫂子说过,房子年底到期,店面关门,不再找她买菜和柴。周嫂子跟吴氏等人闲聊时提了一嘴,感叹以后没有那么好的事,菜和柴送过去就能拿到钱。以至于如今全村都知道林知了的房租到期。

林知了一行回到村里,村民都以为她没有找到合适的房子,还有人意识到她现在的房子空着,立刻进城找房东。

男房东想租,女房东不会做菜也想留着开店,舍不得林知了的那些老客户。男房东提醒妻子人家是冲林娘子来的,到了一看不是林娘子的店,熟客会扭头就走。他妻子就说,这家店还叫“林娘子的店”。

男房东又提醒妻子,你又不是只做一锤子买卖。这次骗了熟客,下次呢。女房东执意要干几个月,村民自然被婉拒。

薛母也没有任何疑惑,哪怕薛大哥把林知了几人东西卸下来就回城,告诉他娘除夕当日再回来,薛母都以为镖局很忙,怕是做梦也不敢想薛大哥在城里有个家。

薛大哥今年不能陪新婚妻子过春节,绣坊管事也不恼,她的几个姊妹反而很高兴,姐姐可以跟她们一起过除夕。

除夕当日,薛大哥带着薛琬回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