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沐帮他把桌子往旁边搬了搬,那几个在逃罪犯终于进了簸箕里。
还没等谢镧回答他呢,就被叫走了。被叫去帮忙搬东西。
“就来!”谢镧的眼睛腾地亮了一下,显然是对终于有活找上自己感到激动。他把脸转向江沐,似是无声的询问。
江沐毫不吝啬地给予肯定,“嗯,你做的很好,现在他们已经信任你啦,以后大事小事,你都能帮上忙了。快去帮忙吧,你大外公的葬礼,好好干,就当是报答他老人家对你的关照。”
谢镧短促而有力地“嗯”了一声。最近他四处帮忙,失去亲人的悲痛在一次次获得别人的认可与信任中,被冲散许多。
老人终于履行了邀约——请江沐吃饭,不过是在他的葬礼上。
望着遗像上不苟言笑的老人,江沐想起来他在文静面前眉开眼笑的模样。
这遗像选的时候还颇受争议。
“怎么给我爸选了个这个照片?”俞清苋的妈妈回乡了,眼睛肿得像核桃,这位女强人不想展示自己的脆弱,便开始找茬。
“我选的。”谢嘉佑弱弱地举起了双手,随即解释道:“我倒是想选张好的啊,但他就这么一张照片,还是村里组织给上了六十岁老人照的。”
闻言,俞清苋妈妈的气焰弱了下来,没再挑刺。
也不怪她拿这事出来说,这张照片确实拍得不行。这位老人仿佛是与摄像头有什么深仇大恨,几乎是竖着眉毛,一脸凶像,远远看去,像是把门神挂大厅了。因为是免费的,摄影师也不大走心,照片甚至还有些糊糊的,没做什么处理,他身后还能看见一只小狗的影子。
这样一张仓促的照片,却是见他的最后一面。
或许还有人,往后余生只能凭着它聊表思念。
酒席连着办了几天,像是要把老爷子短短一生接触过得人都请一遍,隆重地宣告他的死亡。几天过去,谢镧眼下已是一片乌青,好像给个床脚就能睡过去的样子。
最后一天晚上的灵堂,江沐把他赶了回去。
“给我回屋睡觉去,都守几天了?”江沐推着他出去。
“也就两天而已。而且我白天会咪会儿的。”谢镧不甘心地回头说道。
“那你今天也得回去睡,明天还要把棺材送上山,你总不想到时候出什么差错。”
谢嘉佑也在一旁跟着说:“只是守个夜而已,今天我来替你,文静爸妈也回来了,没什么事的。”
终于是被江沐给推走了。
谢嘉佑叹了口气道:“还是听你的话啊,我们劝都没什么用。他这几天怎么回事,跟打了鸡血似的。”
江沐只是望着谢镧远去的背影说了一句:“想长大了而已。”
第二日,就是送棺,他们早早就被叫醒去到厅内缝制“孝衣”。
江沐不算亲属,不需要穿戴这种白色衣服和尖帽。
灵活的针线在白麻布中穿梭,不多时,女人手中的白色尖帽就缝制好了。这种白色尖帽只有白色亲属能带,俞清苋、谢文静、还有他们的妈妈和爸爸头上各有一顶。而像谢嘉佑和谢镧,只穿一件由两块白麻布交叉而成的孝衣。
棺材由不带亲缘关系的八人扛着,称为“八仙”。上山路由于连日的雨变得泥泞,十分不好走,又下着细细麻麻的小雨,谢镧贴心地为他们准备好了防滑的胶制雨鞋,又赢得一片叫好声。
一位带着头巾的大汉比了个大拇指,“小镧真是想得周到,我还说怕会摔跤呢。”
一旁有人打趣:“那穿了这特别准备的鞋,可不许摔倒!”
这会儿气氛还算轻松,可起棺了,唢呐声一响,情绪就如开闸放水般泄出。大家呜呜咽咽哭了起来。
俞清苋这几天哭得最厉害,这会儿做了压棺人,却沉默起来,虽双眼通红,却不肯泄出一点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