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几期的问题。”Baby的声音很轻,却异常坚定,像在陈述一个早已被无数次审视过的真理,“这一期录完,还有下一期,下一季,下下季……难道要他和我一样,真的一直做跑男的常驻MC吗?”她顿了顿,目光再次投向那片深沉的夜色,仿佛透过黑暗看到了更远的未来,“这条路,不是他该走的路。”
她的语气里没有贬低自己多年工作的意思,反而带着一种清晰的认知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我录跑男,”她继续说,声音平静无波,“一半是情怀和习惯,一半是为了维持曝光,这是现实。但坤儿不一样。”
提到这个名字时,她的声音里不自觉地注入了一丝温度,“他对音乐有极高的天赋,更别提他那份这么多年始终如一日的热爱了,那种纯粹的痴迷和创造力,是能点燃舞台的火焰。他的才华,他的翅膀,在音乐里,在舞台上。”
“长期泡在这种高强度、快节奏的综艺里,对他而言,是磨损,是巨大的消耗,是……走偏了方向。”她一字一句,清晰无比,“他有另一条路,一条更适合他,也更稳妥、更能让他真正发光发热的路。那条路,需要他全神贯注,需要他心无旁骛地向上攀登。”
李晨沉默了。
他定定地看着Baby的侧脸,露台昏暗的光线在她脸上投下柔和的阴影,却无法掩盖她眼中那份洞悉一切的清醒和近乎残酷的理智。
多年的交情和默契让他瞬间就穿透了语言的表层,完全理解了Baby没说出口的所有潜台词。
她不是不需要陪伴,不是不爱蔡徐坤,更不是不心疼蔡徐坤对她的不舍。
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爱得太深,看得太远,她才选择亲手将他推开,推向那条她认为真正属于他的、通向顶峰的征途。
这份爱,带着一种近乎悲壮的远见和牺牲。
“……让他留在国内,多陪陪你和小海绵,不好吗?”李晨虽然懂Baby的想法,可到底还是心疼她的牺牲。
他刻意提到小海绵,那是Baby最深的软肋,也是蔡徐坤和她之间的另外一条特殊的纽带。
想到小海绵对蔡徐坤的喜爱和依赖,那份甚至超越血缘的关系,这是他们这个多年的小圈子人尽皆知的秘密。
Baby的身体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颤。这一次,她没有立刻回答。她的目光失去了焦点,仿佛穿透了眼前深沉的夜色,跌入了更幽深的记忆漩涡。
可………
“留在国内”“陪你和小海绵”……
她突然想到了自己那段最终走向终结的婚姻。
那些曾经也披着“爱”的外衣的时光里,有多少是以爱为名的隐形控制?有多少是打着“陪伴”旗号的束缚?
对方似乎总希望她停留在某个舒适圈内,依附于某种光环之下,成为被精心呵护却无法真正展翅的附属品。
那种陪伴,像一层温柔的蛛网,看似温暖,实则窒息,最终消磨了自我,也耗尽了情意。
“……不……”她最终还是摇头,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这声“不”,不仅仅是对李晨问题的回答,更像是对过去某种阴影的彻底告别和宣言。
她重新抬起头,目光变得异常明亮,像淬炼过的星辰,直直望向李晨,也仿佛望向那个正在奔赴星途的年轻人。
一句曾经无比熟悉、带着少年意气的话,被她清晰而郑重地念出,如同一个预言,也像一份沉甸甸的信念。
“假以时日,他必定熠熠生辉。”
李晨的心猛地一震。
这句话,他太熟悉了。
那是蔡徐坤刚崭露头角、面对无数质疑时,掷地有声的自我宣言,带着初生牛犊的锐气和不容置疑的自信。
此刻,从Baby口中说出,却赋予了它完全不同的、更厚重、更令人动容的分量。这是一种绝对的信任,一种倾尽所有的托举,一种超越了男女情爱、近乎信仰般的期许。
刹那间,李晨的脑海里不受控制地闪过另一个身影,黄晓明。
那是在跑男第一季筹备之初,Baby作为节目组力邀的唯一女MC,顶着巨大的压力和期待。
当时同样身处顶流、光环加身的黄晓明,在一个采访环节流露过真实的想法:“我其实……不太想她去。”他当时的表情复杂,语气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掌控欲和隐隐的忧虑,“我知道,这档节目一定会成功。”那份成功,似乎让他感到的不是与有荣焉的喜悦,而是伴侣光芒可能盖过自己、甚至脱离掌控的潜在威胁。
他不想Baby成为无法掌控的焦点,不想她获得完全属于自己的成功。那是一种根植于不安全感的、隐秘的压制。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
当年那个站在黄晓明身边、尚显青涩的女孩,如今早已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这档国民综艺,真正站在了顶端的位置,光芒万丈,独立而强大。
身份似乎调转,当年的“下位者”成了此刻需要被托举、前途无量的蔡徐坤。
然而,Baby的选择,却与当年的黄晓明截然相反,甚至背道而驰。
她没有压制,没有束缚,没有试图将爱人圈禁在自己的光芒之下或掌控之中。她选择的是放手,是助推,是目送他飞向更广阔的天空,哪怕这意味着漫长的分离和思念的煎熬。
这份胸襟,这份对爱的理解和实践,成熟得让李晨感到震撼,甚至有一丝自愧弗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