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乐和古典乐在情感的表达上就像是夏目漱石和张艺谋在作品里处理感情表达方式的不同。
夏目漱石:今晚月色真美。
张艺谋:安红,额想你!其实表达的感情是一样的,但是很明显,张艺谋的表达更直截了当。
没有七拐八绕,就连文盲都知道他想要干什么。而EA的《苏维埃进行曲》大抵就是这样的流行音乐。
所以当这首曲子的乐谱和歌词传回苏联交给苏联的艺术家后,大家一致认为,歌词写的还行。
但是曲子就是个垃圾。
这大概是古典乐本身对直白流行乐的一种天然歧视。
毕竟搞艺术的人清高一点是可以理解的。
他们并不是很想排这个曲目,也不是很想做。因为大家都觉得这不如《红军最强大》。
但这是上面交代的政治任务,在斯大林时代。
鞋匠出生的斯大林是个有着朴素感情的领袖。
他交代的政治任务很简单。做得好你上去(指升官),做不好你下去(指物理)。
所以即便是很多艺术家都觉得这个曲子真的只能算一般般。
但是他们还是按照要求录制了这首歌曲。
而且还找来了苏联当时最好的合唱团,唱了俄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等不同的版本。
负责这个工作的音乐家只觉得自己不过是完成了一个普通的在普通不过的日常任务。
然后把录制好的唱片交给了苏联当时宣传部的工作人员。
然后这群宣传人员带着这些唱片前往东德,接着就是在一个平平无奇的午间,东德的百姓在午休的时候接收到了来电台的广播。
午间音乐节目的主持人表示,他们收到了一首来自苏联的新歌。
主持人用一种略显夸张的语气说道:“这首曲子我今天上午才刚刚听过一遍。我对各位只能说【哇哦!】这是我这辈子听过最让人振奋的歌曲!”
“听完之后我已经很得不自己立刻化身成为红军战士为解放全人类的事业做出伟大的贡献了!”“来各位,欢迎大家欣赏来自苏联莫斯科合唱团演唱,莫斯科交响乐版伴奏,词曲作者EA创作的新歌《苏维埃进行曲》!”
电台主持人声音刚落,东德百姓的收音机里立刻传来那高亢嘹亮的宏大音乐。
《苏维埃进行曲》在东德开始唱响,而这一次是德语版本。【苏联将击败不共戴天的仇敌,帝国主义者锁链的主人……】……
不管莫斯科的艺术家是如何的认为这首曲子过于庸俗,直白的就像是小学生写的作文。
但是民众就是喜欢。所有人都喜欢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歌曲。《苏维埃进行曲》可是流行乐的一个典范,这首歌你只需要听一遍就能大概记住它的旋律。
再加上直白的不能在直白的歌词,这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呢?
东德电台中午午间音乐节目刚刚播放完这首曲子,下午就有很多人已经会唱了!流行乐的追求是什么?
当然就是流行,是传唱度。
没有传唱度的流行音乐是虚假的流行音乐。
而现在,这首《苏维埃进行曲》在东德已经开始唱响。
而那激昂的旋律和朗朗上口的节奏不由得也传到了西德,传到了西柏林。
因为这首歌的旋律太好记了,对现在的人来说简直堪称洗脑。
关键是还很好听!这下好了,不仅仅是东德的工人会唱了,就连西德的工人也会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