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不臣(lao) > 西里尔的日记1980 1 1920(第1页)

西里尔的日记1980 1 1920(第1页)

【幕间】S01E00。5西里尔的日记及备忘录(1980。1。19-21)

1980年1月19日,星期六|伦敦,皮姆利科|阴冷,薄雾

星期六的早晨,本该是难得的清闲。

然而,刚过八点,门铃响了。

一位内阁办公厅的通讯员递给我一份密封文件袋,封口处盖着醒目的内阁办公厅印章。

拆开,是调令。措辞简洁高效,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西里尔·埃斯利先生,即日起临时借调至协同协调部(DepartmentofSynergyCoordination,DSC)筹备组,协助框架搭建与初期运作。即刻生效。负责人:阿利斯泰·卡文迪许(Alistairdish)。”

协同协调部……这个名字在白厅的走廊里已经悄悄流传了一天,一个悬浮议会妥协下的新生儿,名字拗口得像个学术课题。而我,一个在文官阶梯上刚爬到主管官(Principal)没多久的年轻人,竟被直接抽调到它的核心筹备组,还直接向他汇报。

关于他的传说,年轻文官们私下里已讲过太多。不是因为他那个显赫的姓氏——尽管那确实是个话题——而是因为他令人目眩的晋升速度和那些流传甚广的故事:如何在能源部预算审查中,仅凭一份逻辑缜密的备忘录就逆转了整个项目方向;如何在一次棘手的跨部门协调中,让几位资历远高于他的常任秘书心服口服地让步;以及他那份永远冷静、精准、仿佛能洞悉一切迷雾的……存在感。

当然,还有那些关于他如何“擦拭银汤匙”的议论。总有人酸溜溜地认为他的晋升得益于出身,却选择性忽视他每一步都踩在无可辩驳的功绩上。我知道他……不太喜欢那个头衔,私下里了解过一些,似乎与他早年遭遇的、因贵族身份带来的隐形排挤有关。在白厅,一把银汤匙若不能自己打磨成金,反而会成为负担。而他显然深谙此道,并将其淬炼成了武器。

在财政部短暂轮岗时,我有幸在他团队的下属部门短暂工作过。远远观察过几次他主持会议的样子,安静、锋利、没有赘词——像把刀稳稳地放在桌上,光不耀眼,却让人不轻易伸手。“银汤匙要靠金履历擦拭,才不刺眼。”这话从别人口里是讥笑,从他口里像原则。

其实或许还要更早些,在牛津贝利奥尔,我还是个本科生时,就见识过他的风采。那时他应该是财政部负责教育支出审查的官员,来学院做非正式咨询,一场关于教育预算的听证会。一个小秘密,正是那次旁听,让我最终下定决心报考文官。

但敬仰归敬仰,此刻更多的还是忐忑。被借调去建设一个全新部门的框架?这责任远超我目前的层级。

但“即刻生效”。

周末泡汤了,收拾,报到。

——

——

——

1980年1月20日,星期日|伦敦,皮姆利科|寒冷,雾气弥漫

星期日,本该是安静的,除非你被卷进一个新部门的诞生漩涡里。

今天是我被调任参与建设DSC的第二天。

办公室的门虚掩着,推门进去,他已经在里面了,比通知的时间还早。这倒不意外。

他站在窗边,背对着门,看着外面灰蒙蒙、雾气笼罩的白厅街景。剪裁完美的炭灰色三件套,身形挺拔而略显清瘦,铂金色的短发在缺乏阳光的室内泛着冷调的光泽。

房间里只有一张临时搬来的办公桌,几把椅子,一个空荡荡的文件柜,还有角落里一个冒着微弱热气的电暖炉——显然不足以驱散这老建筑骨髓里的寒意——是了,昨天一天筹备组都在忙着完善更重要的部分,没能关照到Sir的办公室。

“埃斯利先生。”他没有回头,声音平稳低沉,带着独特的韵律感,穿透了房间的寂静。“准时是国王的礼节,文官的职责(Punctualityisthepolitenessofkings,andthedutyofcivilservants。)。很好。”

“M,Sir。”我努力让声音听起来同样平稳,放下公文包。

他转过身,灰绿色的眼睛看过来,那目光带着一种评估的意味。

没有多余的寒暄:“内阁办公厅提供的PPS候选人短名单在你桌上。我需要你在中午前完成初步筛选,标注出你认为最合适的三位,并附上简要理由。重点是:谨慎、组织能力、以及对白厅生态的理解。”

他顿了顿,“另外,这是大臣办公室的初步布局方案。”他递过来一张手绘的草图,线条简洁精准,标明了办公桌、访客区、文件柜的位置,甚至预留了一面空白的墙。“大臣的喜好未知,但基础功能必须齐备。优先确保电话线路畅通、收发文系统到位。具体装饰细节,”他嘴角似乎有一丝极淡的弧度,“等我们的大臣阁下莅临后再议。效率是关键,埃斯利先生,我们时间有限。”

任务清晰、直接,不容置疑。这正是他的风格。没有对新部门的宏伟蓝图演讲,只有亟待执行的具体事项,反而让我松了口气。行动,总比无谓的猜测要好。

整个上午都在忙碌中度过。筛选PPS候选人名单需要快速回忆和判断每个人的背景、口碑和可能的适配性。同时还要协调后勤和资产管理司,确保基础办公设施能在明天大臣到岗前勉强就位。电话、桌椅、最基本的文具……每件事都需要沟通协同,而“协同协调部”此刻自身却像个蹒跚学步的婴儿。讽刺感十足。

午餐是匆匆解决的三明治。回来时,Sir还在他的临时办公桌前,面前摊开几份卷宗,左手拿着钢笔快速批注着。他头也没抬:“埃斯利,关于大臣办公室里间的配置,我需要你的建议。常规选项是储藏和小型接待。但考虑到DSC的……特殊性,是否有其他潜在用途需要提前规划?写份简要备忘录给我。”

我自然应下,打算出去到分配给我的小隔间完成这份任务时,Sir叫住了我,他说,就在这里完成它。

“Yes,Sir。”我立刻坐下,开始构思。

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我思考了很久。DSC的特殊性?它的模糊性本身就是最大的特殊性。一个被各方视为安置花瓶的新部门,大臣会如何利用这个空间?仅仅是储藏大衣和文件?还是可能进行更私密的、非正式的谈话?我试图站在一个尚未谋面的大臣角度思考,最终在备忘录里列出了几种可能性,并倾向于保持灵活性。

临近傍晚,我终于将那份关于里间的备忘录放在了他的办公桌一角,放在午前就提交的筛选好的PPS名单旁:

备忘录(MEMORANDUM)

协同协调部筹备组-DepartmentofSynergyCoordinatioablishmentProject)

编号(Ref):DSCEPINT00280

收件人(To):A。dish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