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眼睛睁大了一些,语气惊奇:“你还认识皇上身边的人?”
宋秋余立刻道:“草民参见皇上。”
少年歪头看着他,像是没理解宋秋余话语里的含义。
【啊,他真的不是皇上吗?】
这下换宋秋余傻眼了,强行解释:“我这是在练戏……”
少年一脸恍悟,随后兴致勃勃问:“什么戏呀?”
很少看京剧的宋秋余随口瞎编:“新戏,《戏说游龙》,讲一个皇帝微服私访下江南,智斗当地恶霸的故事。”
少年弯起嘴角:“是个好故事。”
宋秋余给小乞丐们一人发了五文钱,让他们去买糖吃。
看着一哄而散的小乞丐,少年唇间笑容淡去,眉眼也显现出漠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宋秋余听到这话转过头。
少年重新笑起来,模样纯良无害。
宋秋余将钱袋重新系到腰间,对少年道:“什么利来利往的,人要是连饭都吃不饱,哪还有力气讲什么礼智信仁义?”
少年扬了一下眉,复而又笑:“这倒也是。”
少年又问:“那你知道他们为什么吃不饱饭么??”
宋秋余脱口而出:“生产力供大于求呗。”
就业岗位太少,生产力太多,甚至连地都没得种。大部分土地都集中在豪绅权贵手中,百姓活不下去只能乞讨。
宋秋余的话在少年脑中过了三遍,隐约明白宋秋余的意思,他笑了笑,没再继续提这件事。
“对了。”宋秋余问少年:“还不知你叫什么?”
少年说:“在家中,我父亲叫我三宝。”
“三宝?”宋秋余好奇:“因为你排行老三?”
少年拿起一旁柳枝,在地上写道:“圣人有云,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故为三宝。”
【好漂亮的字!】
【妈耶,我竟然连小孩子的字都比不上。】
十二三岁差不多在读六年级,就算读初一了,在宋秋余眼里也是孩子。
对于宋秋余那句“小孩子”的评价,少年并未有太多反应,写完字便扔掉了柳枝。
“我父亲是做生意的,他说要与天下之人做好生意,一要仁慈,二要节俭,三则不要冒进争先。”
【没毛病,做生意要诚信,有商德,还要降本增效,不要盲目投资。】
【很强的商业逻辑,自古通用!】
宋秋余真心实意地称赞:“你父亲是个很有智慧的大商人。”
少年唇角的笑容变淡,目光望向远方,声音轻得近乎缥缈:“是啊,他是一个仁义之……人。”
“我祖父将家中生意交由他打理,便是看中他这一点,太平盛世需要太平商人。”
宋秋余听出他的弦外之音:“怎么,你不打算做太平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