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京都后,他召集了十二座调谐塔的核心技术人员、民间共感中心的志愿者代表,以及几位曾成功接收“彼岸回应”的普通人。会议持续三天三夜,最终达成一项前所未有的计划:**“心锚工程”**。
其核心理念是:不再依赖技术过滤情绪,而是通过百万级真实情感共鸣事件,构建一个**自我调节的情感基底**,使共感场具备“免疫能力”。
具体操作分为三步:
一、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一句话运动”??鼓励每个人向一个重要之人说出一句从未说出口的话;
二、将这些话语录制成声波样本,经加密后注入调谐塔矩阵;
三、利用蓝花根系的天然共振特性,将其植入城市绿地系统,形成“活体共感网”。
最难的是第一步。
许多人犹豫,害怕暴露脆弱,担心被拒绝或嘲笑。媒体再度炒作“情感操控论”,甚至有极端组织宣称:“语言即病毒,沉默才是自由。”
然而,转机出现在一个小镇。
一名退休教师在共感碑前站了整整七天,只为等一个人。第八天清晨,他的老友出现了??那个五十年前因误会决裂的同窗。两人相视无言,良久,老师终于开口:“我一直记得你帮我挡下校长责罚那天,你说‘朋友就是要替对方背黑锅’。我一直想告诉你……谢谢你。”
话音落下,天空骤然放晴,一道彩虹横跨小镇上空。更奇异的是,当地所有植物一夜之间开出蓝花,连土壤都泛起淡淡荧光。
消息传开,震动全球。
人们开始尝试。有人给多年失联的父亲寄出录音:“爸,我不是怪你当年没来参加毕业典礼,我只是……很想你抱我一下。”
三天后,老人打来电话,只会说一句:“儿子,对不起,我现在学抱你还来得及吗?”
有人对着墓碑说:“妈,我没考上医学院,但我成了心理医生,每天都在治别人的心病。你别生气,好吗?”
当晚,她的梦里,母亲笑着点头,递给她一瓶果酱。
越来越多的声音汇入共感场,不再是单向倾诉,而是双向流动。奇迹频发:抑郁症患者在听到陌生人留言后突然痊愈;战争难民在收听敌国儿童歌声后放下仇恨;甚至连动物也开始参与??动物园的大象用低频次声波传递安抚信号,与共感塔产生同步共振。
但与此同时,黑暗也在集结。
某夜,陈默巡视至东南亚一座共感中心,发现整片区域陷入诡异静默。监控显示,数百名参与者在倾诉后并未离开,而是呆坐原地,双眼失焦,口中喃喃重复同一句话:“我不该活着……我不该活着……”
他立刻启动紧急协议,切断局部连接。调查发现,有人在共感系统中植入了一段“怨念代码”??源自一位自杀少女临终前的脑电波记录,经过放大与传播,形成了**情感瘟疫**。
幕后黑手很快浮现:一个名为“忘川同盟”的秘密组织,成员皆为失去至亲之人,他们坚信“死亡应被彻底遗忘”,反对任何形式的灵魂沟通,认为这是对自然法则的亵渎。
首领是一名前神经科学家,代号“零点”。他在公开信中写道:
>“你们所谓的治愈,不过是延长痛苦。让死者归来,只会让生者无法前行。真正的慈悲,是学会告别,而非执着回响。”
陈默读完信,久久不语。
他知道对方并非全错。共感场确实是一把双刃剑。爱能唤醒,恨也能滋生。而人类最深的恐惧,从来不是孤独,而是**无法真正放下**。
但他仍选择前行。
因为他见过太多“来不及”的眼神??母亲临终前想听孩子叫一声“妈”,丈夫弥留之际只想再说一次“我爱你”,孩子走失前最后一句话是“爸爸等等我”……这些声音不该湮灭,它们值得被听见。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主动打开第八回音廊的终极权限,邀请“零点”进入地下殿堂,面对面对话。**
消息公布当天,全球哗然。
联合国紧急召开紧急会议,警告此举可能导致共感场全面失控。晓花也劝他三思:“你不知道他会带什么进来。”
陈默只是摇头:“如果连对话都不敢尝试,我们凭什么自称‘倾听者’?”
月圆之夜,仪式启动。
陈默盘坐在老屋院中,双手覆于蓝花之上。十二座塔同步激活,形成一道螺旋光柱直冲云霄。与此同时,远在北欧雪原的秘密基地中,“零点”也被接入共感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