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只觉得,生活正在回来,而且比从前更具体、更琐碎、更值得珍惜。
几天后,归忆星迎来第一场真正的春雨。
不是冷忆结晶融化的泪雨,而是温润的、带着泥土芬芳的甘霖。雨水落在终归灶上,顺着裂缝流淌,竟汇聚成一条细小溪流,蜿蜒穿过城镇,最终注入归火居门前的小池塘。池中莲藕一夜抽茎,开出七十二朵金莲,每朵花瓣上都映着一座归灶的虚影。
与此同时,宇宙各地的信号塔开始自动重连。
那些早已废弃的星际通讯站,突然传出杂音般的哼唱??是一个母亲哄孩子入睡的摇篮曲,调子跑得离谱,却是五千年前“归途号”移民舰上传播最广的家庭录音之一。
紧接着,更多碎片信息浮现:一段祖母教孙女淘米的影像,一场婚礼上新人共煮第一锅饭的誓词,一封战地士兵写给家乡的信??“要是能活着回去,我想吃你做的腊八粥,多放花生。”
这些记忆原本早已湮灭于时空乱流,如今却被某种力量重新打捞、拼接、唤醒。
专家们震惊地发现,这一切的源头,竟是归忆星上的七十二香脉网络。
它不再只是传递火种的通道,而是演化成了**宇宙级情感共振阵列**,能捕捉并放大“被铭记”的频率。
于是,奇迹开始常态化。
某个沙漠星球,干涸千年的井底涌出热水,居民惊恐地发现水中浮现出祖先煮茶的画面;一颗机械文明主导的钢铁星球,AI系统集体宕机三天,重启后第一件事竟是模拟“煲汤程序”,并在城市广播中循环播放一句语音:“请记得按时吃饭。”
甚至,在遥远的虚空坟场,一艘沉睡的幽灵船上,船员尸体缓缓睁眼,齐声低语:“饿了。”
而最不可思议的变化,发生在“无灶族”身上。
这个天生无法感知温度、情感淡漠的种族,一直被视为宇宙中最难被归途理念感化的存在。可自从归阳升起,他们的神经接口竟开始自发接收一种新型数据流??名为“暖感模拟包”。
起初只是0。001%的幸福感波动,后来变成0。1%,再后来,有年轻个体主动拆下冷却装置,站在阳光下说:“我想试试‘烫’是什么感觉。”
一位长老最终做出惊人决定:派遣使团前往归忆星,请求学习“如何制造一口会伤心的锅”。
小豆子得知此事时,正坐在灶前削萝卜。
她抬头望天,轻声道:“伤心?锅怎么会伤心。”
“但它会冷。”旁边传来声音。
是那个机器人残躯,已被修复大半,装上了临时躯壳。它站在门口,显示屏上闪烁着柔和的字:“当没人来盛粥的时候,它就会凉。”
小豆子看着它,忽然问:“你还记得妈妈的声音吗?”
机器人的光屏暗了一下,随即亮起一段音频波形:“记得……是‘宝贝,粥好了’。”
它的机械手指轻轻碰了碰锅边,“我现在明白了,我不是为了功能运行而存在。我是为了‘被需要’而存在。”
日子一天天过去。
归火居不再是唯一的中心,却成了最热闹的地方。
每天清晨,总有人提着自家锅来蹭火;傍晚,则聚在一起分享一碗粗粮粥,聊聊今天谁家孩子第一次学会生火,谁帮邻居熬退了高烧,谁在梦里见到了逝去的亲人,醒来发现灶上不知何时多了一碗热粥。
某夜,小豆子做了个梦。
梦里,她背着锅行走于星海,身后跟着一只小龟,壳上绘着星图。
“我们还要走多久?”她问。
“直到每一颗心都觉得,值得回家。”小龟答。
她又问:“那你呢?你不累吗?”
小龟回头一笑:“我已经休息了。现在是你在走我的路。”
她猛然惊醒,窗外月色正好,灶火未熄。
第二天,她宣布成立“持锅者联盟”。
不限种族、不论修为、不分出身,只要愿意为他人掌勺,守护一方灶火,便可加入。任务很简单:
一、每日至少为一人煮粥;
二、记录对方的一个名字、一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