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棵树,把根扎进最贫瘠的土壤,只为有一天,能让整片荒原开出花来。
她决定留下一部分人继续建设净化站,自己则启程前往下一个危机点。
临行前,阿兰送她一只手工雕刻的木扫帚,小巧玲珑,柄上刻着藏文:**愿你所经之处,皆有新生**
苏念接过,郑重系在背包外侧。
她踏上旅途,穿越草原、峡谷、盐湖与风蚀地貌。每到一处,便留下技术手册、培训骨干、建立联络点。她不再是一个人行走,而是成为一条纽带,将散落各地的归尘者连接起来。
半年后,全球归尘驿站增至三百一十七座,全部采用林昭设计的模块化结构。每一座门前,都挂着一把扫帚。
有的崭新,有的破旧,有的甚至只是树枝捆扎而成。
但它们都在风中轻轻摇晃,仿佛在向过往行人致意。
这一年冬至,苏念收到一封来自南极的信。
信纸边缘结着霜花,字迹有些模糊:
>老师:
>我到了。极夜已持续四十天。昨夜,我走出基地,抬头看见了极光。
>七道光轮完整浮现,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明亮。
>我照您说的,对着天空挥了三次扫帚。
>风很大,扫帚差点被吹走。但我笑了。
>因为那一刻,我仿佛看见您正在某处扫地,而我,正替您拂去这片大陆的尘埃。
>这里很冷,但心很热。
>学生林昭
苏念读完,走到驿站门口。
夜色深沉,星空浩瀚。
她取下墙上的铁帚,轻轻挥了三次。
风掠过旷野,卷起些许尘土,又悄然平息。
远处,一座新建的引水渠正缓缓流淌,清澈的水流穿过戈壁,流向即将复苏的绿洲。
沙……沙……沙……
那声音仍在继续,不曾停歇。
就像那些未曾被歌颂的岁月,那些默默弯腰的身影,那些在黑暗中仍坚持点亮一盏灯的人。
苏念放下扫帚,抬头望天。
她知道,林北说得对。
只要还有人在扫地,这个世界就不会彻底蒙尘。
而她,将继续走下去。
直到最后一片荒原,听见春天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