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人在峨眉,开局获取金色词条 > 第281章 东郊金水以解药等君一晤(第3页)

第281章 东郊金水以解药等君一晤(第3页)

与此同时,京城皇宫内,新任言官正向皇帝呈报近日民情。其中一份密折引起震动:北方边境有村庄集体失踪,官方通报称“迁居垦荒”,但民间流传一段模糊录音,内容是一名女子临终前的哭诉:“他们要把我们埋进山腹……做成‘静音桩’……用来镇压未来的反抗声……”

皇帝面色铁青,下令彻查。而就在他批阅奏章之际,案头那盏宫灯忽然微微晃动,灯焰中浮现出一行转瞬即逝的字迹:

**“沉默之下,尸骨成山。”**

太监们都说那是风吹所致。

唯有皇帝知道,这不是幻象,而是警告。

数日后,朝廷颁布《开音令》,宣布重启全国“听坛”系统,招募十万“采声使”,深入偏远地区收集民间疾苦。报名者络绎不绝,其中竟有不少曾是“顺从共鸣核”的植入者??那些一度被改造得唯命是从的人,如今一个个站出来,主动要求摘除体内残余芯片,加入采声行列。

一位年轻女子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们让我忘记痛苦,可我记得。我记得母亲被抓走那天的雨声,记得父亲跪在地上求饶的声音,记得我自己咬破嘴唇也不敢哭出声的那一刻。现在,我要把这些声音找回来。”

而在西南边陲的一所山村小学里,孩子们正围着一位新来的老师。那人戴着斗笠,看不清面容,只听他温和地说:“今天我们不写字,只说话。每个人都要说出一件‘别人不让你说’的事。”

教室陷入短暂寂静。然后,一个小男孩怯生生举手:“我……我说过村长贪污粮款,结果全家被赶出村子……”

另一个女孩接道:“我爸爸因为写了诗,被抓走了……到现在还没回来……”

越来越多的手举了起来。窗外,阳光正好,照在黑板上一行粉笔字上:

**“说出来,就是反抗的开始。”**

千里之外的峨眉山上,梅树又开了一季新花。金叶随风飘散,落入人间万千角落。有些落在战场遗址,唤醒了沉睡百年的亡魂低语;有些落入监狱牢房,让囚犯第一次敢于控诉酷刑;还有些悄悄钻进权贵卧室,在他们安睡时whisper一句:“你做的恶,我们都记得。”

陈砚依旧住在山中,成了新一代“守声人”。他不再背竹篓,而是背着一只特制的皮囊,里面装着从各地收集来的“沉默证物”:一封被火燎过的家书、一段卡带断裂的录音、一块刻着半句诗的砖头……每一件,都是某个普通人曾试图发声却被强行掐断的证据。

他不做评判,也不煽动仇恨,只是将它们一一归档,置于祭坛之下。他说:“历史不该只由胜利者书写。至少,我们要留下失败者的声音。”

某日黄昏,一位白发老妪来到山门前,颤巍巍递上一只锈迹斑斑的铁盒。打开后,里面是一叠泛黄纸条,每张都写着短短一句话:

“我想回家。”

“我还活着,请救我。”

“别相信官方通报。”

“他们杀了孩子,还笑着说是为了秩序。”

“这是我丈夫……临死前偷偷塞给狱卒的。”老人哽咽,“三十年了,我一直不敢打开。今天,我终于敢带来了。”

陈砚深深鞠躬,接过铁盒,放入地下密室。那一刻,整座山轻轻震动了一下,仿佛大地也在叹息。

当晚,他梦见自己变成了一阵风,穿梭于城市街巷之间。他看见写字楼里加班的年轻人默默删除朋友圈动态;看见法庭上证人因恐惧而改口;看见新闻主播面无表情地念着虚假数据……但他也看见,有人在地铁站角落贴上手写标语:“你说的不算真相”;有学生在课本空白处写下:“这段历史有问题”;有老人在公园长椅上低声告诉孙子:“爷爷当年见过不一样的中国。”

他醒来时,窗外星辰璀璨。

他知道,《众生谣》从未消失。

它不在神器之中,不在高塔之上,不在任何一本书或一首曲子里。

它存在于每一次犹豫之后仍选择开口的瞬间,存在于每一个明知无力改变却依然发声的灵魂深处。

风又起了。

带着孩子的疑问,老人的回忆,爱人的承诺,战士的遗言,还有千万个普通人在黑暗中轻声说的那句:

**“我在这里,我听见你,我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