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稚御山河 > 第五十六回 退三舍情法两全 定七策盐政开新(第4页)

第五十六回 退三舍情法两全 定七策盐政开新(第4页)

孙相出班,躬身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处置合律合义。两成入国库,可补地方赈济与河工之需;余者入内帑,亦当专备军国急用,不可流于私费。且桂宁侯既已自请退居、以私济公,臣请陛下颁旨,明其悔悟,赦其重罪,止于削爵闲居,以全皇家体面,亦以慰天下人心。”

御史台御史周延出班附和:“孙相所言极是。法要正,情要留;罚其过,亦容其改。如此,方能使纲纪不亏,舆情自安。”

天子点了点头,目光掠过众臣,沉声道:“准奏。桂宁侯王世烈,削去爵位,贬为庶民,闭门自省,永不再干预朝政。度之贵、杜之贵等,交大理寺依律定罪,不得宽纵。所籍没家产,照律办理,内帑所入,专记‘备荒备边’,非朕特旨,不得擅用。”

“臣等遵旨。”百官齐声道。

齐王向荣又出班,拱手道:“臣还有一事,当面禀奏。”

天子眉头微蹙,语气略含不耐:“还有什么事?怎么这么多事?能不能由丞相来办?”

孙相孙幽古连忙出班,躬身道:“陛下息怒。齐王既有所奏,必有缘由,请容其言。”

天子点了点头,看向齐王:“说吧。”

齐王沉声道:“陛下,我大周如今国困民穷,边储不足,河工待修,赈济未敷。而私盐泛滥,盐课流失,豪强相护,禁而不止;更有甚者,借盐走私,夹带兵器、通边私易,隐患非小。此事关系国计民生与边境安危,不可不查。”

孙幽古颔首道:“既如此,臣亦深感其弊。盐为利之渊,若私盐不绝,则官盐不行、国课日亏。臣请陛下敕令御史台、户部、刑部会同查勘,先清盐道、再整盐法,从严缉私,宽以养民。”

户部尚书李衡出班附和:“丞相所言极是。私盐之害,在于官失其利、民受其扰、法为之坏。臣部愿全力配合,核盐课、定盐价、设常平盐仓,以稳市价、以济贫乏。”

齐王向荣拱手道:“现有翰林学士汪康年,已拟整治盐务之法,共七策。请陛下敕令施行,以挽盐课、济国用。”

天子点头:“哦?七策如何?能为国家干些什么?”

齐王向荣道:“回陛下,七策直指要害,一年之内,可使国库增收数百万两。”

天子看向孙幽古:“丞相,齐王说得对吗?”

孙幽古忙躬身:“对对对。盐为财之大宗,七策若行,盐课必增,国用自足。”

天子又问户部:“户部以为如何?”

户部尚书李衡出班:“当然如此。臣部核算,七策并行,一年可增盐课不下三百万两。”

天子颔首:“既如此,宣汪康年。”

翰林学士汪康年出班,躬身道:“微臣在。”

天子道:“你把七策说来听听。”

汪康年朗朗而奏:“臣之七策,一曰定界行盐,划区销卖,杜绝越界私售;二曰整饬盐场,官督商办,严禁偷漏与夹带;三曰严查走私,设卡验票,重惩私盐与护私;四曰改税为引,以引计课,明码标价、按引收税;五曰设常平盐仓,平抑市价,青黄不接时赈济贫民;六曰稽核盐课,专司监察,确保入库、杜绝虚冒;七曰宽商严官,优商以利、严官以法,奖惩分明,以稳盐道。”

孙幽古赞道:“七策周详,可行。臣请陛下敕令汪康年为盐法整饬使,御史台、户部、刑部会同办理。”

齐王向荣拱手道:“陛下、丞相,汪康年虽是翰林学士,然其治盐之策切中要害。得其所用,不如升任司鹾卿,专司盐法整饬,以收实效。”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起了些议论。有老臣出班,面色不豫:“齐王,你可知司鹾卿乃是正三品要职,关乎国计命脉?汪康年不过一介翰林,资历尚浅,如何能一步跃升?”

又有几位附和:“是啊,此职历来由老成持重、久历实务者担任。如今只凭七策,未见实绩,便骤升至正三品,恐难服众。”

孙幽古也皱了皱眉,道:“齐王,你莫要糊涂。司鹾卿非寻常之职,掌天下盐课、盐道、盐仓,责任重大。汪康年虽有良策,然未历实务,骤然授以重任,怕有失审慎。”

御史大夫周延亦道:“臣以为,应先试其策,待有实绩,再行升迁,方合‘循名责实’之道。”

户部尚书李衡也出班道:“司鹾卿一缺,关系盐课岁入。若贸然授人,恐生变故,反误国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