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7中小学美术学科教学案例
一、案例来源
本案例是广东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实验教科书》第5册的第13课《雨来了》(第五单元《大自然的奥秘》),执教者是广州市萝岗区萝峰小学季晓琳老师,上课班级为萝峰小学三年级3班。
二、教学设计简介
(一)教学思维方式设计
1。知识目标创造性的表现心中的雨中情境。
2。能力目标利用卡纸等不同材料,运用剪、撕、画等方法,锻炼学生剪、撕、画等综合能力,提高想象力及表现力。
3。情意目标通过回忆以及创造雨景,在培养学生体验大自然美妙的同时学会珍惜水资源。
(二)教学行为方式设计
1。主动通过洒水制造下雨情境,唤起学生对雨的记忆,激发起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2。互动设计师生互动演示合作选用彩色卡纸,运用:画、剪、撕、贴、添画等手法完成一幅《雨景图》。
3。能动通过师生互动演示环节,使学生学会运用:画、剪、撕、贴、添画等手法完成一幅《有创意的雨景图》。
三、教学实施简介
(一)教学导入
师用手蘸取盆中少许水量,弹洒向学生,制造下雨情境。
问发生什么事了?
生本能地拿起身边课本进行遮挡,齐声说:下雨了!
(很巧妙地唤醒学生对雨的回忆,轻松带入课题。)
(二)告知目标
师本节课老师将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如何绘画一幅《雨景图》。
(三)提供新材料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反馈及师生、生生研讨,提出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
1。教师用教具演示雨景,与学生一同回忆雨景。
师“滴答滴答”下雨了,你们猜是大雨还是小雨呀?为什么?
生小雨,因为它声音很慢、很细,雨线稀疏。
师“哗啦啦、哗啦啦”下雨了,你们猜是大雨还是小雨呀?为什么?
生大雨,因为它声音很大,雨线很多、很密。
师“呼隆隆、呼隆隆”又下雨了,这次是什么雨呀?为什么?
生打雷闪电,风雨,雨线斜的。
教师引导学生如何用线条表现“雨景”(在黑板演示线条)
表4。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