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六要素”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 第十六节 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行为方式(第1页)

第十六节 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行为方式(第1页)

第十六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行为方式

主动、互动与能动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在积极状态下开展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本节将具体阐述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主动、互动与能动学习的含义及其行为设计。

一、中小学音乐学科的主动、互动、能动的含义

(一)中小学音乐学科的主动的含义

主动,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不靠外力促进而行动(跟被动相对),是内在动力的外在的表现”。

关于主动学习已有多种研究,如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主动学习是个体的自我系统发展的必然结构,主动结果受自我系统的结构和过程的制约。现代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主动学习实际上是原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另外,在广告界也有一个有名的主动学习论——AIDMA论。AIDMA即诉诸感觉,引起注意(Attention);赋予特色,激发兴趣(I);确立兴趣,激发欲望(Desire);创造印象,加强记忆(Memory);坚定信心,导致行动(A)。

参考以上三种理论,我们认为,主动是在主体意识的积极支配下进行探索的行为方式。中小学音乐学科的主动指的是学生在音乐教学及实践活动中表现出对音乐学习的强烈兴趣,乐于参与、积极配合、努力探索。

(二)中小学音乐学科的互动的含义

互动指的是对象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彼此发生积极的改变的过程。“互”的汉字结构好比两只手握在一起,正如“互”在汉字字义里也包含着双方的意义。也就是说,互动必须有两方,单方不构成互动。其次,互动的概念中还要“动”,也就是说如果双方是静止的则不构成互动:互动必须存在“动”,而这个“动”存在于双方,也就是“互”的范畴之内。从形式上看,互动的最基本形式,就是双方之间,一方向另一方发出信号或行动,另一方给出相应反馈的过程。这个反馈可以是信号回应,也可以是行动回应。复杂的互动是一方发起后,双方对对方的信号和行动不断地给予反馈,产生多个回合的信息或行动的交流回合的过程。

在教学中,理想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

互动教学是一种多向或多维的信息交流,通过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的学习方式进行。中小学音乐学科的互动指的是在音乐教学及实践活动中,师生、生生之间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形成学习共同体,表现出善于思考、乐于表达、敢于质疑的行为,从而优化音乐学习效益的过程。

(三)中小学音乐学科的能动的含义

能动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自觉努力、积极活动。在“百度百科”中的释义是自觉主动,具有自主作用的意义。人不同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因为他具有思想、感情,具有主观能动性,对自身和外界具有清晰的看法、对自身行动做出选择、调节自身与外部关系的社会意识,能够有目的地进行活动,能动地改造世界。因此,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其特点是通过思维与实践的结合,主动地、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综上所述,自觉、自主是能动的重要特征。

能动性学习是指个人对自己的学习能够掌握、控制、支配、监督和评价,是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结论的学习行为和认知趋向。中小学音乐学科的能动指的是学生自主地开展音乐学习及实践活动,通过自主地探索,能发现问题,寻求方法,解决问题。

二、中小学音乐学科的主动、互动、能动行为的设计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音乐教育“教”与“学”的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教的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重“教法”向重“学法”转变;

·重“个体”向重“全体”转变;

·重“活动结果”向重“活动过程”转变;

·重“知识传授”向重“形成能力”转变。

在“学”的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学习中的“继承性”向“发展性”转变;

·学习中的“客体性”向“主体性”转变;

·学习中的“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

·学习中的“孤立封闭”向“参与协作”转变。

从音乐学科“教”与“学”行为方式的变化中,我们看到了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强调。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全体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体验和表现,帮助养成静心聆听、积极参与、勤于思考、乐于探索的音乐学习习惯,逐渐形成主动(自主学习)、互动(合作学习)、能动(探究学习)的行为意识和习惯。

热门小说推荐

吃鬼的男孩
恐怖的阿肥吃鬼的男孩
...
武道至尊
暗夜幽殇武道至尊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