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却道是喜欢 > 第 19 章(第1页)

第 19 章(第1页)

天微亮,佟惜雨自然醒。

她头痛欲裂地撑起身,肠胃也罕见的闹腾。颖玉适时捧着一碗醒酒汤进来,递到她面前。

“多谢。”

醒酒汤冒着热气,但并没有热烫到咽不下去,佟惜雨仰头灌进肚里,强行压制住翻江倒海的作呕感。

暖流在体内蔓延,昨夜的回忆如风吹书册般一页一页在她脑海中依次放映。庆幸的是,她没有说什么大放厥词的话;尴尬的是,她主动拉住了冯砚修的手,最后还靠在了他的肩膀。

一醉酒就见色起意,佟惜雨悔痛地捂额,问颖玉:“我昨晚怎么回来的?”

“相爷抱回来的。”

颖玉话里带着隐隐的激动,眼里完全是八卦和她爱的两人终于要在一起的兴奋感。

佟惜雨不敢再问下去,起身准备去吏部。

昨日有人送来告身和成套从六品上的深绿色官服,摆在她寝室的衣架上。佟惜雨一丝不苟地穿在身上,让颖玉帮忙把银带系在腰间。

从九品校书郎,空降吏部司从六品上的员外郎,身为女子的佟惜雨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吏部位于皇城中心位置的东南隅,佟惜雨在任校书郎期间对吏部的位置就了如指掌,所以找起来也算轻车熟路。

穿过宫门,沿右侧默然矗立、一眼望不到头的朱红色围墙直走,路上遇到行色匆匆、身穿各色衣袍的官吏,佟惜雨朝他们简单拱手。

若是校书郎时期,不搭理她的大有人在,而今见她一身青袍,向她回礼的反而是大多数人。

这就是权力的魅力。这个时代,捧高踩低不是某些人的特质,而是大多数人的本性,不捧不踩者反而是怪胎。

于无数深庭大院中,寻到门口停留车马最多的那一个,极大概率就是吏部所在。佟惜雨向门边的卫士出示告身,随等候多时的令史进入庭院。

佟惜雨入门直面吏部的正厅,门口上挂着“公正廉明”的牌匾,既是警醒,也算讽刺。

“这是尚书和侍郎办公的地方,”令史循着她的目光看去,简单介绍一句,“大人们上朝还没回来,卑吏先带员外看一下您办公的地方。”

“好。”

佟惜雨跟着他转身,踏着光滑干净的石板走向一侧的庭院。

“胡闹!”

还没进门,佟惜雨就听到一阵低声压抑的嘈杂。远远望去,抱着卷宗文牍的官吏们脚步匆匆,身穿青色官袍的官员们焦头烂额地翻看处理着案头堆积的公文。

听到一声暴喝后,所有人都停下了动作。

“我司从未有任命考核下上等之人再做巡漕御史的先例,现今不可能,往后也不会!”

“余大人,”一个圆滑的中年男子劝道,“当时的情形您也了解,若不是刘大人他被人拉着帮忙疏通漕运,也不会这么晚才汇报漕情。这漕运出事也不是他所为,将这事上报是他的责任,他也完成了。陛下都没说什么,显然是不计较的。您这是何苦呢?”

他口中的余大人,显然是吏部司的侍中余茂本,一向直来直去,还是个暴脾气。

通过他们的争论,佟惜雨猜出来他们说的是什么了。

年前漕运受阻,身为巡漕御史的刘大人上报不及时,导致朝廷来不及援助监督,延误了漕情。皇帝大怒,派宁亲王去督办此事,年关前宁亲王本来要回京,又因漕丁暴动被耽搁。

年终吏部考功司考核,给了这位巡漕御史“下上等”,面临罢官。如今御史台的人前来,是为了这位刘大人求情。

按照佟惜雨听到的版本,这位刘御史的确办事不力,吏部选择罢其官都是合理的。如今一向清高自持的御史台竟低声下气腆着脸来求情,当真不知是为哪般。

难道是另有隐情?

“按照我司考核律法,漕情逾期不报,以致漕运救济不及者,降三等论处。今我吏部司依据考核,未罢其官已是仁至义尽,史大人,您这又是何苦?”

余茂本寸步不让,语气强硬。他口中的史大人正是御史台第二把手,御史中丞史耀恒。御史台多年来得罪的官员不少,全靠这位史大人从中斡旋,才让御史台少受了一半朝官的唾沫星子。

“你也知道,老刘他家中的情况……父母重病,妻子孱弱,儿子不健全,全靠他一个人养活。这突然遇到这事儿,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史耀恒循循善诱,“按律法,他也不应该在位两年进去守选期。吏部行行好,给他个机会,让他干完这两年。”

“不是我不让,”余茂本低叹一声,语气有所软化,“而是律法不合规,这等第怎么着也当不了巡漕御史。提前进入守选期是全德清的决定,但那老头子都死了,我也没办法从棺材里把他扒出来。”

史耀恒还是不甘心:“你要不再问问咱新任的吏部李侍郎?”

“等他们下朝,你问岂不是更好?”

余茂本毕竟是个从五品官,比史耀恒这个正五品的御史中丞还要低上一等。况且他为吏部办事,不想掺和这么敏感的事件当中。

见围观的众人当中多了一个陌生的女子形象,余茂本原不打算主动搭理,但为了转移注意力,开始点她:“你就是新来的员外郎?”

佟惜雨突然被点名,愣了一下,随即行礼:“正是下官。下官参见余侍中、史中丞,往后请多多指教。”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