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抛夫弃子跑路后,前夫带崽找上门了 > 公主永安(第1页)

公主永安(第1页)

法华寺后山附近的几户农家今日都不算太平。

晌午时分,在田野劳作了一上午的几户人家刚进家门就看到家里坐着几位穿着浅青色束袖长袍,系八跨石带,手持长剑的官人。留在家里做活的妇人见到自己当家的回来立刻松了口气,忙迎上去,解释道:“当家的,这几位说是来办案的,要问些事儿。”

都是只做农活未读过书的糙汉子,局促地站在门口,布满厚重老茧的手不安地摸着粗糙麻布上衣的衣摆,讷讷开口:“官爷,出了什么事吗?”

“不要紧张,是这样的,前些日子附近的猎户曾去京兆尹报案他的女儿在家里被人强抢,最近案情有些进展了,我们派人来告知,突然发现猎户没了音讯,这才想问问你们可知道猎户的线索。”同样的场景在几户人家里上映。

“程大人,崔大人。”村头一棵老榕树下,两位穿着浅绿色宽袖长袍,头上戴着乌纱官帽的年轻男人,相对而战,正讨论着什么,忽然被下属的声音打断,二人停下交谈,转身看向来人。

“有进展了?”崔洵之问。

“有户老翁,说前天夜里起夜时看见王大永从山下回来。”那人汇报着,顿了顿,接着道:“他看见时王大永是空着手回来的,也不清楚王大永何时离开的此地。”

“把那老翁带过来吧。”站在崔洵之对面的年轻男人开口,想了想又很快改口,“算了,领我与崔司直过去看看。”

这几户农家主子建造的比较分散,老翁中年时丧妻失子,如今一个人独居,住所与这几户距离稍远些。

崔洵之二人到时,老翁家门口围了一圈人。屋子不大,大理寺的人便都守在外面,这几户农家有些畏惧他们,但是一想到是和王猎户有关的案子便又大着胆子围了过来,离得不算远也不算近。

“老人家,能把你知道的仔细和我们说说吗?”之前被唤做“程大人”的男子温和开口询问。

老翁看着年纪约莫六十多岁,须发全白,可能是年轻时做了太多苦力,身材瘦小,皮肤像褐色的老树皮挂在单薄的骨头上。

闻言,他费力地睁开混沌的眼睛,视线从二人身上掠过慢慢投向远处看热闹的村人,慢慢回忆:

“前天晚上,我回来的比较晚,那会天都黑了,我实在太累了,饭都没做就倒头睡了过去,半夜被憋醒,我就披了件褂子就在那儿。”他指着屋旁的稻草堆,“我就是在那看见的王大永那小子,我还和他打招呼了哩,不过可能是老汉儿我没吃晚饭,没啥子力气,声音不大,也不知道这王大永到底听没听见,没搭理我,一瘸一拐地往山上走了。”

“我也没多想,官爷啊,不是老汉迟钝,实在太累了。这每天天一亮就去田里起稻苗,人家都吃完饭歇息了,老汉才从田里回来,谁还关注别人是不。”

程舒表示理解,他问道:“你见着王大永大约是什么时候知道吗?”

老翁努力想了半天,还是摇了摇头,“太困了,只知道是一觉睡醒。”

崔洵之进了屋,转了一圈,空空荡荡的一间屋子,一张木板床,床上垫着晒干的稻草,上面铺了一个满是破洞,露出硬实的、结板的棉絮的被子,旁边一个桌子,摆着三个豁口陶碗。墙边摆了口合起来的棺材。

跟着他进来的下属见他看着,解释道:“老伯家里没有后人了,唯一的儿子早年参军死在了外面。所以早早打好自己的棺木,我们也推开看过了,里面是一些衣服杂物。”

崔洵之点点头,他从前在青州也见过上了年纪的老人早早备好生后物品。

家徒四壁的屋子和年老体弱的老翁。

他出来后和程舒对上视线,他微微摇头,示意并无发现。程舒了然,又例行问了几个问题,老翁都不知道,无奈只能作罢。

除了知道王大永前日夜里回来过,其余信息都不知晓,除程舒与崔洵之外,其余人皆有些挫败。

“时间也不早了,大家今日一早出来办案,中午也没时间用膳,这里离法华寺不远,不如去瞧瞧是否有素斋可让大家充饥。”程舒看着大家,“下午还得接着搜寻线索呢。”

此言一出,大家又都打起精神。

程舒是崔洵之的上司,他发了令,崔洵之自然不会反驳,于是一群饥肠辘辘的大理寺官员就这么去了法华寺。

一群人抵达时,早已过了用膳时间,好在今日午膳时剩了不少素包,斋堂那边直接拿出来热好给他们。程舒一边吃着一边和崔洵之继续复盘案件。

其实这个案件并非如同他们询问时的说辞那般:王大永确实曾去京兆尹报案他的女儿被人强抢离去,他自己本人也因为保护女儿被打的只剩一口气。但是当时的京兆尹并没有受理他的案件——他状告的对象是兵部尚书郑渊家的小公子。

这可是六皇子的外家,太子甍逝后最有可能登上大宝的皇储候选人,京兆尹自然不敢得罪。

可是就在昨日清早,郑府突然报案说郑小公子失踪了!

京兆尹这边还在找人,那边下了朝后郑尚书来了大理寺,要求由大理寺与京兆尹共同找回小公子。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