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保育员工作指南 > 三幼儿常见疾病的早期发现及预防(第1页)

三幼儿常见疾病的早期发现及预防(第1页)

三、幼儿常见疾病的早期发现及预防

幼儿时期,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极易受外界环境和内在因素的影响而引起各种疾病,例如,生活环境改变、饮食结构改变、天气变化以及恐惧、苦恼等负面情绪都会导致幼儿身体出现疾病。幼儿常见的疾病很多,例如,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皮肤病和寄生虫病等。为了保证幼儿健康地成长,教师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防病方针,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在园护理措施,消除一切不利因素,保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

(一)幼儿常见疾病护理和预防的基本原则

●密切关注幼儿身体状态,遇到异常情况及时送保健室

发现幼儿脸色异常、精神状态不佳、表现出疲劳不堪、昏昏欲睡的样子或者情绪低落时,教师就要密切关注幼儿的身体状况。可以摸摸幼儿的头,看看是否发烧,若感觉异常立即给幼儿量体温,同时立刻将幼儿送到保健室。

●掌握给幼儿服药的一般原则和正确方法

幼儿患了常见疾病,免不了要带药来园,这时候保育员一定要按照正确的方法给幼儿服药。首先要与家长做好药品交接工作,让家长按要求详细填写服药通知单,包括幼儿姓名、药名、服用剂量、服用时间、服用方法以及禁忌等。给幼儿服药时要严格做到三查五对,“三查”即查服药单上的姓名和药名、药袋上的药名以及幼儿姓名;“五对”即用服药登记单核对药品名称、药品用量、服用方法、服用时间、幼儿姓名。

不同种类的药有不同的服用方法:片剂、丸剂用温水送服;颗粒药面用温水融化后服用,不允许直接倒入口腔内服用;酊剂类药物先少量喝水再喝药;汤剂类药物不放糖。幼儿患眼病,给幼儿点眼药水时,要固定上下眼睑,将药水滴入内眦部,不可直接对准眼正中瞳孔处滴入;给幼儿上眼膏时,应拉起上下眼睑,将眼膏挤入眼内。幼儿大便干燥需要使用“开塞露”润滑时,剪开开塞露的尖头,注意插管头一定要剃光滑(防止扎破幼儿肛门黏膜),轻轻地插入肛门,挤出适量润滑剂即可。

服用后注意观察幼儿用药反应,观察幼儿面色有无潮红、皮疹,口唇有无发绀,睡眠有无盗汗,大小便是否正常等,如果发现异常,及时与保健医联系处理。在幼儿离园时,要与家长交代幼儿用药后情况及幼儿在园的精神状况,让家长对幼儿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

●平时加强幼儿的户外锻炼

日常要加强幼儿的户外锻炼,制订每学期户外体育活动计划,包括每月、每周的体育活动目标和具体内容,按照计划每日开展户外游戏和自由分散活动,保证幼儿每日户外两小时体育锻炼,充分利用室外的日光和新鲜空气。在活动中关注幼儿运动量和运动状态,注意幼儿体格锻炼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真正通过每日坚持有规律的户外运动达到增强幼儿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在幼儿患病期间,要减少剧烈运动,在恢复期内可逐步加强体育锻炼。

●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幼儿饭前便后勤洗手、打喷嚏时学会捂嘴、到人多密集的公共场所后要及时更换外衣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引导幼儿不挑食、不偏食,按时就餐,多吃蔬菜水果,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摄入营养均衡全面,保证身体健康发育的物质基础,从而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降低患病概率。在幼儿患病期间,根据病情采取清淡饮食或有针对性的营养补充,通过调理饮食进一步缓解病情和促进身体恢复。

(二)幼儿常见病的基本知识

●中耳炎

【早期发现】

幼儿在洗头、洗澡、游泳时,污水进入中耳、外耳道或是鼓膜外伤而造成的细菌感染均可引起此病,另外,多种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流感等合并中耳感染的发病率也很高。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有轻重不同的发烧,年龄越小,热度越高,有头痛、全身不适,还会导致剧烈的耳痛和一过性耳聋。明显的症状是突然出现耳道分泌物,但随之发烧、耳痛也会随着消退。严重的可有鼓膜穿孔,但痊愈后鼓膜小孔就可以愈合了,不会影响听力。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出现耳鸣、耳痛和眩晕等症状,听力减退,患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幼儿一般都有感冒史。

【在园护理】

幼儿得了中耳炎,在园护理应注意:第一,注意幼儿耳部卫生,防止用手抓挠耳朵以及脏物入耳;幼儿洗脸、洗澡或洗头后,要用干净、干燥的毛巾将耳朵外周水分擦拭干净。第二,坚持给幼儿用药(家长自带药品),直到病症完全消除。

【预防措施】

中耳炎的预防有以下措施:第一,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幼儿知道擤鼻涕时不把两个鼻孔都捂住,不用力猛擤,否则会把鼻涕挤入咽鼓管,细菌也随之进入,导致中耳炎。第二,不要用尖锐的东西给幼儿挖耳朵,以免误伤鼓膜。同时告诉幼儿不要随便用任何东西挖耳朵,以免造成耳朵受伤。第三,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和呼吸道传染病。第四,洗头、洗澡、游泳时要注意防止污水进入耳道,已入耳的水应及时擦干。

●龋齿

【早期发现】

龋齿俗称虫牙或蛀牙,是幼儿最常见的牙病,是牙齿硬组织逐渐被破坏的一种疾病。龋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是口腔中的细菌在口腔的残留物上繁殖产生酸,酸使牙釉质脱钙,形成龋洞。尤其是临睡前进食糖果、甜点等食物的残渣留在口中,很容易出现龋齿。另外,摄入的钙、磷、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的缺乏,牙齿排列不整齐也是造成龋齿的重要原因。

【预防措施】

龋齿护理和预防的方法主要有:第一,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教育幼儿爱护牙齿,将口腔健康教育融入到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第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含糖食品的摄入次数,摄取自洁性食物,睡前、刷牙后不吃甜食,吃完甜食后要刷牙或漱口。第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幼儿园一年两次)。第四,接受专业的防龋措施,包括氟化物防龋和窝沟封闭等。第五,向家长进行宣传教育,做好家园共育。

例如,健康刷牙应做到:

(1)有效的刷牙方法——竖刷法:上牙从上往上刷,下牙从下往上刷,咀嚼面来回刷。

(2)选择保健牙刷:刷头小、刷毛软、磨毛,刷柄便于把握。

(3)牙膏选择:儿童含氟牙膏,控制用量“黄豆粒”大小。

●呼吸道疾病

【早期发现】

感冒属于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四季常见的多发病。症状主要有发烧、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畏寒或有头痛、全身倦怠、缺乏食欲等。重者上述症状明显,高烧可达39℃~40℃;还可引起鼻炎、咽炎、喉炎等病症,甚至高烧不退以致呼吸急促而转为肺炎。另外,腹痛、呕吐、拉肚子等有时也是感冒症状。

扁桃体炎也是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起病急,发热高至39℃~40℃,咽喉痛,扁桃体肿大、充血,有的在扁桃体表面或咽后壁可见针尖大脓点,并伴有头痛、寒战、咳嗽、乏力、全身不适等症状。幼儿食欲明显减弱,吞咽困难,有的伴有恶心、呕吐。急性扁桃体炎如果反复发作则形成慢性扁桃体炎,每遇受凉、感冒就会急性发作。

急性喉炎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患急性喉炎的幼儿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声音嘶哑、发音困难、咽喉疼痛、犬吠样咳嗽和吸气性喉鸣、咽喉部充血等症状。重者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鼻翼翕动、烦躁不安,一般白天较夜间症状轻。发现幼儿有急性喉炎的症状,如果伴有发热,就属于病情急重,应赶紧将幼儿送入保健室,联系家长,及时去医院诊治。

急性支气管炎多由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来,常见的诱因有受凉、过度疲劳以及营养不良、慢性咽炎、鼻炎等。得病初期多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和咳嗽,逐渐出现黏液状痰,并很快转为脓性痰。病情较重时,就会出现阵发性的剧烈咳嗽,并且经常伴有恶心、呕吐以及胸骨疼痛等症状。当幼儿患有急性支气管炎时,应建议家长带幼儿到医院治疗并在家休养。

肺炎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肺炎,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冬春季多见。肺炎的症状表现有缓有急,在肺炎发病之初往往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一旦发生肺炎,症状加剧,如果咳嗽加重、有痰,体温可达38℃~40℃,同时气急、呼吸困难、鼻翼翕动、口唇发青或指甲变成青紫色,吸气时可以见到胸部以下凹陷(胸凹陷),同时可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甚至会抽风、昏迷。在肺炎初期时容易被忽视,从而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早期发现很重要。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