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措施】
对于常见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措施,除了在本章前面提到的预防幼儿常见病的基本原则外,还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平日加强幼儿园内的卫生消毒和开窗通风工作。第二,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不去或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不要到患病人家串门,患儿应尽量进行隔离。第三,加强幼儿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特别是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第四,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养成晨起、饭后和睡前刷牙漱口的习惯。第五,适当多吃梨、生萝卜、话梅等食物,以增强对咽喉的保养作用。
●痱子
【早期发现】
痱子是夏天常见的一种幼儿疾病,这种病不严重,但很容易发生。痱子的发病是由于夏天出汗较多造成的,是一种皮肤急性炎症。痱子多发生在多汗或者容易受摩擦的部位,如头皮、前额、颈部、胸部、腋窝、大腿根等处,形状是皮肤先出现红斑,随后出现针尖大小的疹子或水疱,有刺痒感,如果抓破皮肤被细菌感染就会变为痱毒。
【在园护理】
在园护理得了痱子的幼儿要注意:第一,幼儿长出痱子的部位先用温水洗干净,再扑上痱子粉或擦上痱子药水。第二,幼儿的衣服、被褥要用开水洗烫,达到消毒效果。第三,室内要通风换气,控制室温。
【预防措施】
痱子的预防应注意:第一,夏季室内要经常通风,采取适宜措施降温。第二,夏天组织幼儿活动时,要注意活动量与活动强度不要太大,避免幼儿出汗过多。第三,要及时擦干净幼儿活动后身上的汗液或用温水冲洗,保持皮肤清洁。第四,要给幼儿穿较为宽松、柔软、吸水性强的衣服,常给幼儿洗澡,保持皮肤清洁。
●荨麻疹
【早期发现】
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皮疹,俗称风疹疙瘩,是幼儿时期的多发病、常见病。症状是突然发病,在皮肤的不同部位有大小不一、数目不定、形状各异的风团,多呈苍白色或鲜红,伴痒,时起时消,褪后皮肤正常。急性的荨麻疹几日就可愈合,慢性的往往持续数月。致病因素复杂,某些药品、虫咬、细菌感染、接触刺激性物质及冷热过敏等,均可能引起此种病症。
【在园护理】
幼儿如果出现荨麻疹症状,询问幼儿发病原因,远离致敏源,同时通知幼儿家长,观察幼儿呼吸、脉搏、消化道症状等,适当用止痒液减轻挠抓,待专业人员进行抗过敏治疗。护理时应注意:第一,提示幼儿不要去抓,以免引起恶化。第二,不要热敷,减少对疹子的刺激。第三,宜食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并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鱼、虾等水产品,鼓励幼儿多饮水,注意保暖,保持大便通畅。第四,保持床单被褥清洁。第五,保持环境安静。
【预防措施】
荨麻疹治疗起来很顽固,但是预防却很简单,除了坚持幼儿常见病护理和预防的基本原则外,就是避免过敏原,例如出游时戴上一个口罩,避免吸入花粉、动物皮屑、羽毛、灰尘等;此外,注意饮食避免吃鱼、虾、蟹、贝壳类以及辛辣食品;最后注意防风,尤其是出汗后的冷风。
●湿疹
【早期发现】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患湿疹的原因有很多,如食用奶、奶制品、鱼、虾、蛋等食物,空气干燥或受灰尘污染,长期穿羊毛化纤类衣物等,都可能是过敏源而导致湿疹。症状为散在或聚集的小红丘疹或红斑、小水泡、黄白色鳞屑及痂皮,可伴有渗出、糜烂或继发感染,愈后不留疤痕。还常有全身瘙痒、烦躁不安、缺乏食欲和睡眠不佳等症状。
【在园护理】
在园护理患湿疹的幼儿应注意:第一,不要用碱性肥皂等洗涤用品或热水洗患有湿疹的部位。第二,勤给患儿剪指甲,以免抓伤皮肤。第三,配合医嘱用药。第四,如果发现患儿有发高烧,或湿疹严重、有异常变化时要及时送医院就诊。
【预防措施】
湿疹的预防措施有:第一,积极寻找过敏源,去除任何可疑病因。第二,避免食用刺激性食品,多食含纤维丰富的食品。第三,打扫房间时用湿式扫除法。第四,幼儿衣物最好选择棉质的,清洗衣物时要选用温和的洗涤剂并要漂洗干净,以免刺激幼儿娇嫩的肌肤。
●缺铁性贫血
【早期发现】
幼儿缺铁性贫血指因食物中铁摄入不足,致使体内铁缺乏,造成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类型。主要诊断指标是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血色素<11gdl)。日常表现有:浑身乏力、厌食、脸色苍白,严重时还会出现头晕、精神委靡、耳鸣等症状。缺铁性贫血常因幼儿饮食习惯不良或搭配不合理引起,如挑食、偏食、膳食安排不合理等。另外,先天性体内储铁不足,真正被吸收利用的铁较少以及疾病影响等,也是导致幼儿贫血的原因。
【在园护理】
幼儿缺铁性贫血在园护理的措施主要有:第一,有针对性地调整幼儿的饮食,坚持补充含铁丰富的食品。第二,在进行户外活动时,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适当减轻幼儿的活动量,随着幼儿营养的增加及体力的恢复,再慢慢增加活动量,给幼儿一个适应的过程。第三,要及时指导家长合理调配幼儿在家的饮食,适当安排幼儿活动,家园共同努力,促进幼儿早日康复。
【预防措施】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主要有以下措施:第一,适当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肝、瘦肉、鸡蛋、鱼等动物性食品和绿色蔬菜、海带、芝麻酱等植物性食品。第二,合理制定食谱,提供足够的水果、蔬菜及瘦肉等能促进铁吸收的食物,使幼儿体内摄入的铁能最大限度地被吸收利用。第三,做好各种疾病预防工作。第四,科学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增加铁的吸收。所以,要指导幼儿多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蛔虫病
【早期发现】
蛔虫病是幼儿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是蛔虫寄生于幼儿体内的结果。寄生在人体小肠内的雌蛔虫一天可产卵20万个左右,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条件下,几周后就发育成感染性虫卵,虫卵可以在土壤中生存5年,感染率很高。幼儿在地上爬滚玩耍,饭前便后不洗手,吸吮手指或生着吃未洗净的瓜果、蔬菜等,都可能吞入感染性蛔虫卵,感染蛔虫病。幼儿患蛔虫病后,蛔虫就会汲取幼儿体内的营养,造成幼儿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对幼儿生长十分不利。蛔虫病早期会有发热、干咳、哮喘、胸痛、荨麻疹、蛔虫斑等症状;成虫在肠道内寄生,引起的症状有脐中周围阵痛,片刻可自行缓解;蛔虫的代谢产物或死亡后的裂解物为有毒物质,可引起低烧、多汗、夜惊、磨牙等症状;当幼儿发烧或服少量的驱虫药时,蛔虫会受到刺激,引起各种并发症。
【预防措施】
1。加强食品卫生与水源监测工作,确保食物、饮用水不被污染。
2。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不吸吮手指、不吃不洁的食物、不随地大便等。
3。做好地面、餐桌、水杯、毛巾等消毒工作,尤其是活动室地面和卫生间的消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