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双世 > 第二十四章 医馆初立藏深意 后殿品茶话初心(第1页)

第二十四章 医馆初立藏深意 后殿品茶话初心(第1页)

平城的铜驼街,是夏末秋初最热闹的所在。青石板路被往来车马碾得光滑,两侧商铺鳞次栉比,绸缎庄的绫罗随风轻扬,香料铺的异香飘出半条街,粮行的粟米堆得像小山,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与铜铃叮当声交织,透着北魏都城独有的繁华。街中段一处临街铺子,原是间经营皮毛的胡商店铺,如今已被景林珏盘下,正紧锣密鼓地改装成医馆。

铺子门面不算阔绰,却收拾得干净利落。原本挂着的皮毛幌子换成了块素木牌匾,上面是景林珏亲笔题写的“济世堂”三个隶书大字,笔力遒劲,透着几分汉家文脉。门框两侧贴着新糊的麻纸,窗棂上缠着半新的青竹帘,既能挡尘又不挡光。屋内被隔成前后两进,前堂摆着三张案几,案上放着陶制药臼、铜质药秤与整齐的药罐,罐身上用朱砂写着草药名称;后堂设了两间诊室,铺着干净的苇席,墙角放着煮药的铜壶,空气中已弥漫开淡淡的草药清香。

拔枯穿着一身半新的青布长衫,正领着两个学徒整理药架。他手指拂过药罐上的“蒲公英”“紫花地丁”,眼里满是欣慰:“小姐选的这些草药,都是平城周边易得且实效的,往后百姓来看诊,既省钱又能治病,真是功德无量。”

景林珏站在门口,看着街上来往的行人,指尖摩挲着腰间的“孟氏风骨”玉佩。这医馆是她昨日一锤定音定下的,从盘铺子到请工匠改装,不过一日光景,效率快得让孟贞姬都有些惊讶。“先生过誉了。”她轻声道,“医者仁心,能为百姓减轻病痛,便是医馆的本分。”

话音刚落,巷口传来几声低语,两个身着鲜卑贵族服饰的汉子正远远打量着“济世堂”的牌匾,眼神闪烁。景林珏心中了然,景家崛起太快,从怀朔镇将之家到平城新贵,又突然开起医馆,难免引来各方窥探。这些目光里,有好奇,有警惕,或许还有暗藏的敌意,但她并不在意——医馆既是她避开朝堂纷争的避风港,也是景家扎根平城的根基,只要行得正坐得端,自然能赢得百姓的信任。

“小姐,崔公子派人来送请柬了,说储君宴会巳时准时开始,让您早些动身。”阿芷从巷口走来,手里拿着一张烫金请柬,脸上带着几分雀跃,“夫人已经给您备好了礼服,是上次崔家送来的月白绣竹纹汉家袍,正好配您新做的玉簪。”

景林珏点点头,转身叮嘱拔枯:“先生,医馆明日便可正式开馆,后续的诊金与药材采买,我都写在这纸上了,您照着办便是。若有棘手的病症,可让人去疏影院通报我。”她递过一张写满字迹的麻纸,上面详细列明了各项规矩:贫苦百姓可减免诊金,孩童与老人优先看诊,疑难杂症需记录病情以备查阅。

拔枯接过麻纸,郑重收好:“小姐放心,老朽定不辜负您的托付。”

景林珏不再多言,跟着阿芷返回疏影院。孟贞姬早已在院中等候,见她回来,立刻让人奉上早已备好的礼服。月白的锦袍质地柔软,袖口绣着细密的竹纹,腰间的碧玉带温润通透,鬓边的素银玉簪坠着一颗小巧的珍珠,衬得她眉眼愈发清丽,既有汉家贵女的温婉,又不失骨子里的坚韧。

“珏儿,储君宴会非同小可,切记言行谨慎。”孟贞姬仔细为她整理着衣领,语气里满是担忧,“鲜卑贵族向来性情直率,汉人世家又多心思深沉,你夹在中间,千万不要轻易卷入他们的纷争。”

“娘,我知道了。”景林珏握住母亲的手,轻声安慰,“我只安心赴宴,不多言不多事,定会平安回来。”

辰时末,崔恬的马车已停在疏影院门口。景林珏辞别母亲,登上马车,朝着东宫方向驶去。车内铺着柔软的锦垫,崔恬早已等候在里面,穿着一身玄色锦袍,腰间系着玉带,脸上带着几分掩饰不住的期待:“珏妹,今日东宫的宴会格外隆重,不仅四大汉人世家的世子都来了,鲜卑的拓跋、长孙、元氏等贵族子弟也悉数到场,储君殿下特意交代,要我好生照看你。”

景林珏淡淡一笑,没有接话。她看向窗外,马车正行驶在朱雀大街上,两侧的建筑愈发宏伟,东宫的朱红大门已遥遥可见。

东宫之内,早已布置得气派非凡。大殿坐北朝南,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殿顶的琉璃瓦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金光。殿外的庭院里,摆放着数十盆盛开的菊花,黄的、白的、紫的,争奇斗艳,空气中弥漫着花香与酒香。大殿之内,御座设在正中,由整块白玉雕琢而成,上面铺着明黄的锦缎,绣着日月星辰的纹样,尽显皇家威严。

御座两侧,是两排整齐的案几,按照“左汉右胡”的顺序排列——左侧是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四大汉人世家的席位,案几上摆放着汉家风格的青瓷茶具、银质酒盏与精致的糕点;右侧是鲜卑贵族的席位,案几上则是鎏金铜壶、来通杯与烤羊肉、酪浆等胡族美食。案几之间的通道上铺着厚厚的鲜卑地毯,上面织着狼头纹与鹿纹,与殿内悬挂的汉家帛画相映成趣,完美体现了北魏“胡汉共生”的政治格局。

景林珏随崔恬走进大殿时,众人的目光瞬间集中过来。汉人世家的世子们大多面带温和的笑意,眼神中带着几分欣赏——景林珏改良农具、推广农桑的事迹早已传遍平城,如今又开馆行医,深得百姓爱戴;而鲜卑贵族的子弟们,有的面露好奇,有的则带着几分轻视,显然对一个女子出现在储君宴会上仍有芥蒂。

荥阳郑氏的世子郑彦修正坐在左侧第二席,见景林珏进来,他起身拱手,笑容温和:“景小姐,别来无恙。听闻你要在铜驼街开医馆,真是造福百姓的善举。”

“郑公子客气了。”景林珏回礼,语气平淡,“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罢了。”

崔恬拉着景林珏走到左侧第一席,挨着他的位置坐下。案几上早已摆满了美食,既有汉家的桂花糕、莲子羹,也有鲜卑的烤羊腿、酸酪浆,旁边还放着一个造型精美的来通杯,杯身刻着波斯风格的缠枝莲纹,显然是储君特意准备的珍品。

“储君殿下驾到!”随着内侍的高声通报,大殿内瞬间安静下来。众人纷纷起身行礼,只见储君拓跋宏身着明黄锦袍,缓步走了进来。他约莫十五六岁的年纪,面容清秀,眼神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腰间系着镶嵌宝石的狼头纹玉带,尽显皇家气度。

“诸位免礼,都请入座吧。”拓跋宏的声音温和却带着威严,他走到御座前坐下,目光缓缓扫过殿内众人,最后落在景林珏身上,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景小姐,今日能赏光赴宴,孤甚感荣幸。”

“殿下谬赞,臣女愧不敢当。”景林珏起身行礼,语气恭敬。

拓跋宏摆摆手,示意她坐下,随即朗声道:“今日设宴,一来是与诸位公子联络感情,二来也是想借这个机会,听听大家对推广汉制、发展农桑的见解。如今我大魏国泰民安,胡汉百姓安居乐业,这离不开各位世家的支持,更离不开像景小姐这样有才有德之人的助力。”

说完,他举起面前的来通杯:“孤先敬大家一杯,愿我大魏江山永固,胡汉同心!”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