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万历明君 > 第254章 黄河上天人头落地(第12页)

第254章 黄河上天人头落地(第12页)

潘季驯、胡执礼从淮安走运河,昨夜就到了;邓以赞从河南被喊来,稍远一些,今晨才到。

三人都不知道什么事情,显得颇为忐忑。

顾宪成则是领了礼部侍郎何洛文的差遣,从南京赶过来做汇报。

何洛文提前到南京记录柔克份子,在中枢也不是什么秘密。

是故,在众人回佛堂的路上,皇帝示意一众堂官旁听,当先点了顾宪成的名。

“顾卿一去四川不过六年,看面相,好似老了十岁不止,水土如此不服?”

皇帝当先走在青石板坡道上,恩准顾宪成并行。

顾宪成下基层打磨了六年,在海瑞手下一路从知县、同知,升到布政司参议,整个人都踏实了不少。

当初在京城初见,还是清雅旷达,风标独绝的仙人之姿。

现在三十出头,已然是眉攒川字,风霜镂唇,一副被世情敲打,落回凡尘的模样。

顾宪成苦笑一声:“陛下关切,臣惶恐。并非水土不服,无非艰难治政,力不从心而已。”

朱翊钧欣慰地拍了拍顾宪成的肩膀。

青袍染霜色,革带束风尘,总比束手空谈仁义道德来得好。

说起来,万历二年的庶吉士,是第一批外放地方的倒霉蛋。

考验才能的孙继皋,磨砺心性的顾宪成,出落得都还不错;余梦麟文章不错,才能到底是差了一筹,现在升任惠州知州,还在地方继续堪磨。

也就敲打立场的李三才,试验乡村治理模式的李坤,还未交卷,也不知道效果如何。

朱翊钧摇了摇头,将短暂的遐思甩出脑海,说回眼前的正事:“南京部院的情况如何?”

事情千头万绪,处处都不能怠慢。

他可没忘今次南巡的重头戏还留在江南。

顾宪成也不像以往那样喜爱卖弄了,言简意赅地汇报道:“何侍郎接管了南京通政司之后,士林舆论的对抗便转移到了水下。”

“还是集中在南北税赋不公,科举名额不公,度田清户如同南血北输……这些问题上。”

“部院堂官冷眼旁观,属官胥吏推波助澜,商户地主多被鼓动,工人学生频频聚集示威。”

“据说,王家屏王巡抚那边受了很大的影响,新政推进得格外艰难。”

“现如今,明面上是控制住了局面,可底下的暗流却愈发涌动。”

朱翊钧静静听着,面上并没有太多表情。

只有不断摩挲虎口的动作,显出心中并不平静。

顾宪成从袖中掏出两册案卷,继续说道:“这是何侍郎命我呈奏陛下的公文。”

“一卷是南京部院内,有柔克倾向的官员名录。”

“另一卷则是交叉对比了张辅之所供述的抗拒清丈份子名单,单独罗列了重合的官吏。”

“请示陛下如何处置?”

朱翊钧伸手接过两册案卷,大致扫了一眼。

有一定柔克倾向的官吏,和已经犯了柔克错误的官吏,还是要区别对待的。

他想了想,却没立刻做出什么激进批示,只嘱咐道:“官职照旧,先隔绝出新政工作外,等武功山会后再说。”

顾宪成闻言倒也松了一口气,连忙应声。

说罢这事,他迟疑片刻,再度开口道:“陛下,何侍郎对鼓动百姓的流言颇为在意,曾与微臣商议过,我等都以为,光是查封报邸,清退有柔克倾向的主官,恐怕都只是扬汤止沸。”

你明对于形成规模的产业,掌控力都很有限,更别提这种根植于士林的高端产业了。

朱翊钧闻言也不弯绕,径直问道:“顾卿,你是无锡人士,可有赐教?”

东林党虽然普遍喜欢空谈道德,走了错路,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士人是真具有家国情怀的。

所以经过改造的顾宪成的视角,很有参考价值。

顾宪成见皇帝这般客气,也是受宠若惊,慌忙回道:“臣微末才学,愧不敢当。”

热门小说推荐

大唐之惊梦
岁月一点烦大唐之惊梦
...
谍海风雷
只爱煞英雄谍海风雷
...
武道至尊
暗夜幽殇武道至尊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