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晋水微澜在线阅读全文无弹窗 > 无可奈何情归去(第1页)

无可奈何情归去(第1页)

6连璧成茵

舍馆门外,风儿轻柔,草儿脆嫩,海棠似玉,晚霞如金。

潘岳独自一人,呆呆地站在舍馆门前,呆呆地看着那些学子们谈笑自若地下学归来。

“潘贤弟,在外面欣赏风景吗?我们已经下学了,走,我带你到餐堂吃饭去。”依然还是夏侯湛第一个青衣披霞光,皓齿明眸、姿仪潇洒地,从学堂返回了舍馆,当他看到潘岳正自一个人独立廊上、若有所思的样子,便笑着一把拉起他,一同前往学院的餐堂。

潘岳没有想到出身名门世家的夏侯湛,倒是一个不拘小节的豪气健谈之人,二人边吃边聊,感觉甚是投缘,都颇有相见恨晚之意。

餐堂里其他那些太学学子,偶然抬头、转头之际,望到他们二人,都不自觉地投来一些艳羡、倾慕的眼光,和一些艳羡、倾慕之外,又刻意表现得不怎么在意、流连的注目。

潘岳和夏侯湛谈来说去,最后还是归到了潘岳到晋王宫为嵇康家人求赦牢狱之灾这件事情上。夏侯湛言道,夏侯家与曹家世代交好,而嵇康乃是魏王曹操第十子沛王曹林的女婿,又加上嵇康本人才高德厚、交友似孟尝,故而夏侯湛父亲和嵇康也是多年至交,眼见嵇康遭难,其父夏侯庄也是颇为同情,曾联名几位朝中大臣多方营救,怎奈司马昭终是不为所动。

“嵇中散乃当世大贤,他的离世对于我们读书人来说,真是一大损失啊!当初请愿,我们为首几人也是煞费苦心地去说动大家,以为几千人的力量能够救得嵇中散,唉!……我父亲说,嵇中散的素日好友,如今仍在朝为官的一些人,也曾多方奔走想要救他的家人出狱,可最终都是无济于事。后来便听闻,有一位胆略卓绝的白衣少年,用他智慧的言辞说动了那司马昭……湛也一直都很仰慕嵇中散的才学,故而就对这位白衣少年多了一份佩服和尊敬,没想到今日竟然在学院得见,原来就是潘贤弟你呀!”

“夏侯兄长过奖了,弟也是因为非常敬重嵇中散,故而才冒死觐见,无他,不值得夸耀。”

夏侯湛睁着一双仿佛能参透前世今生的睿智星眸,笑着看了潘岳一会儿,似有话要问,却欲言又止,收住了口。

吃罢了饭,夏侯湛还陪着潘岳去了学堂、书馆参观,最后两个人又来到书院门外,一起研读汉灵帝熹平四年,为了刊正经书文字而刻成的著名的“熹平石经”……

二人回到舍馆时,房间里已然烛火通明,其余同住一屋的三位室友早已回来,夏侯湛带着潘岳迈步进屋后,便主动把身旁的潘岳与他三人都逐一作了介绍。潘岳看到其他那三位学子也俱都是青衣、青巾,一样的装束,面貌却截然不同:一个身形中等、面色发黄、眉宇宽阔、朗目如星,笑容颇显可亲的,就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东北)人刘蕃。一个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有些结巴,略显羞赧的,乃是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左思。还有一位修眉细眼,面白如玉,身形颀长的唤作欧阳基。

刘蕃、左思、欧阳基三人一见到翩翩年少、美若白璧的潘岳,几乎是同时看呆了眼,素日只道夏侯湛已生的堪称人中龙凤,没曾想“山外青山楼外楼”,还有更美者潘岳。三人观潘岳之美早已超出了性别界限,言谈举止之间自带一种仙雅之气,美得像从云中飘下,美得似从画中走出,美得足可以颠倒众生,足可以倾国倾城。

大家一一见礼、相互认识之后,便各自落座,开始寒暄、攀谈起来。那欧阳基首先发言道,“早就听闻,琅琊出了个‘奇童’,四岁能诗,五岁能文,而且还生得绝美,每次出外游玩儿,都会引来众人围观,车上满载果子而归,就连洛阳城最最宽阔的铜驼大街,都曾因了安仁兄长的出现,而被堵得水泄不通,今日得见兄长真面,更信此言不虚耶!”

刘蕃接着言道,“我虽喜文,然资质平平,不如我等各献技能,吟诗作赋、弹琴作画皆可,为我等又多了一位新朋友——安仁贤弟,助兴如何?”

“好……好哇,我们各……各尽所能,也好互相切……切磋、学习。”左思拍手叫到。

夏侯湛转脸看着潘岳,潘岳冲他点了点头,于是欧阳基、左思、潘岳、夏侯湛四人,便各自到书案旁提笔、沉咏、题诗赋、作画文。唯有提议者刘蕃却没有动笔,他说待等到他四人完成作品之后,他会献上一曲胡笳,以助雅兴。四人皆点头道“好”。

左思文思隽永,首先完成了他的诗作,接着、夏侯湛、欧阳基、潘岳三人也相继止笔。大家互相传看着彼此的诗文。只见左思写道: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

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自非攀龙客,何为歘来游。

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夏侯湛眼望窗外的星空作了一首《长夜谣》,文字清新活泼,描写夜景颇为生动、旖旎多姿:

“日暮兮初晴,天灼灼兮遐清。披云兮归山,垂景兮照庭。列宿兮皎皎,星稀兮月明。亭檐隅以逍遥兮,盻太虚以仰观;望阊阖之昭晰兮,丽紫微之晖焕。”

而第三个止住笔端的欧阳基,竟然不声不响地勾描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美人图”,图上之美人衣衫华美、妩媚飘摇、清灵顾盼、眉目传情……下坠诗文一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潘岳最后一个停笔,他在短短的时间里,居然神思飞扬,洒洒三百余字提了一篇《沧海赋》,内容如下:

徒观其壮也,则汤汤荡荡,澜漫形沉,流沫千里,悬水万丈。测之莫量其深,望之不见其广。无远不集,靡幽不通,群豁俱息,万流来同。含三河而纳四渎,朝五湖而夕九江。阴霖则兴云降雨,阳霁则吐霞曜日。煮水而盐成,剖蚌而珠出。其中有蓬莱名岳,青丘奇山,阜陵别岛,环其间。其山则崔嵬崒,嵯峨降屈,披沧流以特起,擢崇基而而秀出。其鱼则有吞舟鲸鲵,乌贼龙须,蜂目豺口,狸斑稚躯,怪体异名,不可胜图。其虫兽则素蛟舟,元龟灵鼉,修鼋巨虌,紫贝螣蛇,玄螭蚴,赤龙焚蕴,迁体改角,推旧纳新。举扶摇以抗翼,泛阳侯以濯鳞。其禽鸟则鸥鸿鷫,驾鹅鵁鶄,朱背炜烨,缥翠葱青。详查波浪之来往,遍听奔激之音响,力势之所回薄,润泽之所弥广。信普天之极大,横率土而莫两。

大家感慨左思咏史诗的雄浑深远,赞美夏侯湛《长夜谣》的婉约娇华,叹服潘岳《沧海赋》的波澜壮阔,惊艳欧阳基“美人图”的曼妙灵动……尤其是潘岳,当他看到欧阳基画纸上的美人时,触景生情,脑海里须臾间便浮现出了嵇墨菡的绰约风姿、秀雅绝俗之貌。心里不免暗自惦念起长兴,不知他这小半日的时光,到底行进到了哪里,祈祷长兴一路顺风,祈祷长兴能够顺利地寻找到墨菡,安顿好她们母女……

“各位仁兄都是腹有锦绣、才情万丈,蕃不才,下面就为大家弹奏一曲胡笳,添些情趣。”刘蕃说完,便从他随身的包裹中取出了那胡笳,大家定睛看去,见这胡笳原来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木质三孔乐器,管身木制,管长不足二尺,管径宽度尚不及二指。几人走过去细看,见该乐器的下部开有三个圆形按音孔,上端管口处不设簧片。众人未免有些好奇,不知这样简便的一种乐器,到底能够演奏出怎样的乐音来,但看刘蕃似乎对此乐器甚为钟爱,就连到太学读书都喜随身携带,想来应该乐声很美。

刘蕃双手持管,站在窗下,上端管口贴近下唇,吹气发音。两手食指、中指则分别按放三个音孔。一阵阵柔和、浑厚、圆润、深沉的乐声,便随着他的轻轻吹奏,开始慢慢地飘扬、回荡在整个房间里。

潘岳、夏侯湛、左思、欧阳基四人,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别样优美的乐音,四人心意痴痴,完全陶醉于其中。只听这乐声,时而悠扬婉转,时而哀怨缠绵。时而欢快,时而低沉。时而如大河澎湃、万马齐喑,时而似小溪潺潺、泉水叮咚。时而如林中小鸟啾啾鸣叫,时而似儿女低语在小窗前……

“金马门外聚群贤,铜驼陌上集少年。”一个充满诗情画意,异常美好的夜晚。

翌日清晨,潘岳便和夏侯湛等四人一起,按时到学堂上课。学堂宽敞异常,足可容纳百余学子在此听课。从舍馆到学堂,要穿过将近一里的长廊,路上,潘岳就早已从能说会道的欧阳基口中得知,他们的老师,竟然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名士向秀,这不禁令潘岳感到格外的激动和欣喜。

向秀本是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早年淡于仕途,有隐居之志,后来为避祸计,不得已顺应朝廷威逼拉拢而出仕,担任散骑侍郎之职,但“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选择了只做官不做事,消极无为。后来便主动请辞,来太学当老师,不问政治。

潘岳今日也是一身的青衣、青巾,换下了他自己的那身竹叶滚边素白袍,即使衣着与其他学子们一般不二,可立于人群当中,依然是风姿卓然、佼佼不群,耀目的很。

夏侯湛因为早两年就来了太学学习,再有数月的时光就将学成返乡,故而,他并不与潘岳、左思、刘蕃、欧阳基四人同窗,这令潘岳未免有些稍感遗憾。

太学本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始在长安建立的全国最高学府,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学生称为“博士弟子”或“太学弟子”,博士弟子有免除赋役的特权,其入选资格,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遴选,世事动荡,干戈扰攘,太学也是几经沉浮、几番修复。及至文帝曹丕恢复洛阳的太学之后,依魏制,经五经测试之法通过考试的,可补掌故、太子舍人、郎中等官职,开设的科目也比长安初建之时增加了一些,比如《周官》、《尔雅》等课程也要在这三年之内学习完毕。今日老师将会教习《诗经》,潘岳与众学子一起安静地跪坐于小小的几案后面,等待着老师向秀的到来。

约莫过了有一盏茶的功夫,潘岳便看见一个身长七尺有余,肤色白净,年纪约近不惑的中年长者,面容淡静、步履轻盈地走了进来。他因心下早知此人便是潜心著释《庄子》,得使《庄子》的玄理更加美妙的向秀,于是目光中便满怀了万分的崇敬之情,静静地望着眉慈目善、清朗如云的向秀,渴盼着聆听他的谆谆教诲。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